2006-09-29

I hate myself and I want to die 的迷思


『大型年輕人服裝連鎖店 F.C.K 旗下品牌 K2,推出一款寫有「I hate myself and I want to die」(我憎恨自己和我想死)字句的T恤,被教育界人士批評含鼓吹自殺的訊息。香港大學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臨床心理學家黃慰澄認為,該款T恤反映年輕人反叛或與眾不同的心態,一般人穿未必有大影響,但對本身有自殺傾向的人士,則會有不良影響。』

「I hate myself and I want to die」是來自 Nirvana 最後一張大碟《In Utero》的其中一張細碟《Pennyroyal Tea》的 B-side,本來 Kurt Cobain 是打算用「I hate myself and I want to die」作為大碟的名稱,後來改為〈In Utero〉。在狂迷 Pulp 之前,就是狂迷 Nirvana,當時聽受 grunge 熱潮的影響,Nirvana 絕對是其中一個「必修科」。我總是較喜歡《Bleach》和《In Utero》,貪它夠 raw、夠嘈、夠爛,於是日「炸」夜「炸」,《Nevermind》則太商業了。《In Utero》內最喜歡〈All Apologies〉,尤其那句「What else should I be / All apologies / What else could I write / I don't have the right」,簡直造夢也會唱。當然還有 Nirvana 的《MTV Unplugged in New York》,內裡翻唱了 David Bowie 的〈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可謂經典之作。

『"I hate myself and I want to die" 被教育界人士批評含鼓吹自殺的訊息。』,鼓吹?好幾年前,在外國發生的校園槍擊事件,Marilyn Manson 也因槍擊者穿上他的T恤而被對號入座。但,真的有直接關係嗎?外國的也有這件T恤買,但似從未聽過有人穿著這T恤來自殺。因為T恤上的一句話自殺?香港人是這麼容易受影的嗎?我又未見到有穿上 G.O.D. 的「為人民服務」做義工!又或者穿上佐丹奴的「world without stranger」而視街上的菲律賓人、巴基斯坦人、印度人為「自己人」。這種口號才不過是一個 gimmick,賣的不過求財;買的不過求著,我想很少人會去深究身上的口號在說甚麼,君不見滿街也在穿那件 Comme Des Garcons 的 "Play"。Play ? play what! K2 設計師,今時今日才出這個口號,還說是「取材自街頭文化」,似乎真是 out 得很,還是回到十幾年前的百利商場的街頭取靈感吧。

2006-09-23

背歌詞

Wyman (黃偉文)說他在年少時背 Cyndi Lauper 的 Time after Time 的歌詞,他很少女情懷地說:「就好像初戀一樣,是傻瓜的,有誰沒有曾經背歌詞...」。女朋友問我有沒有跟 Weyman 一樣背歌詞,我說:「有!當然有!喜歡聽音樂的,有誰沒有曾經背歌詞...」。

背過很多歌詞,但都是水過鴨背。最有印象的大概是 Pulp 的〈Common People〉,因為實在太迷 Jarvis Cocker,是不折不扣 Pulp 的粉絲。

打從《His ‘n’ Hers》(1994) 開始,己被〈babies〉、〈Do You Remember the First Time?〉等露骨歌詞、低死唱腔、古怪音樂所吸引(其實以上的歌詞也背過)。直至《Different Class》(1995)的出現,Pulp 把 brit-pop 推向高峰,Jarvis Cocker / Pulp 正式成為 brit-pop icon,一曲〈Common People〉打遍天下無敵手,令我狂買 Pulp 的 single: 三隻不同版本的〈Common People〉 、〈Mis-Shapes〉、 連擺明?笨的〈Disco 2000〉的 disc 1、disc 2 也不放過;又學 Jarvis Cocker 著超窄恤衫,對鏡學他的獨門舞步;背 common people 的歌詞;甚麼有 Jarvis Cocker / Pulp 作封面的 VHS、bootleg、海報、雜誌、吉他譜(我不懂吉他),通通也不放過。

正如 Wyman 所說『就像初戀一樣,是傻瓜的』;我則說「反正當時還年輕,還有青春浪費」。

延伸閱讀:
safari underground - 再 Pulp 一次
safari underground - Pulp - Hits DVD [2002]
Wikipedia - Pulp

2006-09-20

16 Years of Being Boring


黃偉文說,他跟明哥一直以來也很想有一首屬於他們自己的〈Being Boring〉,而〈下落不明〉就是他們的〈Being Boring〉,寫的是屬於他們的 80 年代。雖然自己的80年代仍是個不懂事的小學生,並沒有經歷他們的“松板屋”、“荷東”、“尖東”,有的印象都是從家人口中聽來的。但80年代的確有很多令人緬懷的好東西,香港有達明一派、Beyond,外國有 New Order、Depeche Mode、Pet Shop Boys。

在 Pet Shop Boys 的音樂中,最喜愛的就是在1990年推出的《Behaviour》當中的〈Being Boring〉。雖然當年〈Being Boring〉沒有造出很理想的銷量(只達到英國細碟榜的第 20 位(第 20 位是當時 Pet Shop Boys 在細碟榜最差的成績), 但其優美的旋律和令人觸動的歌詞卻念念不忘。

有一位很喜歡〈Being Boring〉的粉絲 - Marcin Wichary,更在〈Being Boring〉面世的十年後,為這首歌花了三年時間,建了一個名為〈10 Years of Being Boring〉的網站,長達一百五十「頁」的網站,詳細地訴說有關〈Being Boring〉這首歌的一切。

也十分同意 Marcin Wichary 所說,在歌詞上很難說〈Being Boring〉是令人傷感還是快樂。但〈Being Boring〉的歌詞確實令人感觸良多的地方,歌詞所表達的意境,卻令人聯想出惜日一幅又一幅的畫面。每次聽到那句"All the people I was kissing / Some are here and some are missing / In the nineteen-nineties" 時,心裡頭總是有點心酸,據說 Neil Tennant 寫〈Being Boring〉的時候,他正有位朋友死於愛滋病;當聽到那句" And we were never holding back / Or worried that Time would come to an end / We were always hoping that, looking back / You could always rely on a friend " 時,又覺得有點「夕陽無限好」和「總有你鼓勵」。

〈Being Boring〉在音樂上完美地結合了電子的音效和吉他的聲音,每一個音符也是悅耳和動聽的。〈Being Boring〉最好的版本要是在《Behaviour》長達 6 分 48 秒那個,而在精選碟〈Discography〉那個少了長達 1 分 20 秒 intro 和 30 秒 outro 的版本,實在太短了。

至於明哥的〈下落不明〉,我卻認為不太〈Being Boring〉,黃偉文的詞不是不好,但總是有點「格硬」。反而明哥在達明時代,潘源良 筆下的〈今天應該很高興〉,更有像〈Being Boring〉般的意境。

〈今天應該很高興〉

鬧市這天 燈影串串 報章說
今天的姿采媲美當天 用了數天 反覆百遍
我將心聲附加祝福 信箋寫滿 偉業獨自在美洲
很多新打算 瑪莉現活在澳洲 天天溫暖
望望照片 追憶寸寸 某一個熱鬧聖誕夜 重見目前
永達共大傑唱詩 歌聲多醉甜
秀麗伴在樂敏肩 溫馨的臉...
多麼多麼的高興
多麼多麼的溫暖 快樂人共並肩
今天應該很高興 今天應該很溫暖
祇要願幻想彼此仍在面前
我獨自望舊照片 追憶記往年
我默默地又再寫彷相見...

延伸閱讀:
10 Years of Being Boring: www.10yearsofbeingboring.com
黃偉文質問香港樂壇詞界:大家看不懂就是好?: http://news.eastday.com

2006-09-19

阿爾瓦.諾托與?本龍一 vs 艾華.洛圖 +?本龍一

一海之隔,人民在觀賞音樂和藝術表演有著天淵之別。上年澳門的國際音樂節有免費的 Omara Portuondo 演唱會免費的陳綺貞音樂會。今年的澳門國際音樂節,更有免費的阿爾瓦.諾托與?本龍一的《靈.靜》或作《insen》亦在大炮台,免費入場;雖然,香港的新視野藝術節也有艾華.洛圖 + ?本龍一的《insen》,但,一如記往:例牌大會堂、例牌$150, $250,$350,$450、例牌部分 $150 座位視線受阻。

寫到這裡,我想起黃耀明的〈黐孖根〉:

在某國某鎮有孖生的兩個 從一出生已散失到兩岸
快樂難過總也遇過 有些差不太多但異樣更多
在某國某鎮那孖生的兩個 如今手足已各走上兩路
兩段時間千變萬化 卻出於一個家問誰人造化」

轉載自澳門國際音樂節的介紹:

『兩個來自不同世代、不同文化背景的音樂人,對電子音樂的看法卻不謀而合,創作出一種新音樂結構。被譽為日本新音樂教父的?本龍一,與被視為當前德國電音藝術的代表性人物阿爾瓦.諾托,合力打造最新音樂美學專輯──Insen,讓聽眾置身於超脫靜極的音樂世空。』 

作為當代極簡派的領軍旗手,阿爾瓦.諾托營造的靜電雜音與?本龍一的浪漫琴音,聽來簡單而舒服,空靈卻不失優美,彷彿為聆聽者打開一扇門窗,引領進入一個耐人尋味的高科技冥想世界 。

轉載自新視野藝術節的介紹:

『 日本音樂大師?本龍一指尖下的琴音,充滿如艾力克.沙提的印象派風格,及哈洛.巴德的簡約味道。今次,他獨步天下的影像化音樂思維及BTTB (Back To The Basics,回歸基本)哲學,遇上德國電子音樂家及視覺藝術家艾華.洛圖(原名 Carsten Nicolai),又是一番新景象。

?本龍一的音樂彈奏經艾華.洛圖的real-time數碼處理轉化成無限影音意像;最簡潔純淨的LED屏幕裝置及符碼,凝聚了無止境的啟迪和昇華力量,洗滌身、心、靈。《insen》以原聲與數碼之間的弔詭,讓感性與邏輯交織,探究音樂及影像的迷思,奠定二十一世紀多媒體藝術新美學典範。

《insen》大碟自2005年推出後備受激賞,兩位大師繼續合作於歐洲巡迴演出更引起哄動。今次亦是?本龍一闊別香港多年後首次重臨,勢必成為今年城中音樂盛事。

「《insen》將具有沙提風格的優美琴音與幽怨的電子音樂靈巧結合……(台上LED屏幕)隨著音符躍動顯示抽象的音響圖像,令演出的視聽層次更形豐富」—《泰晤士報》』

記住在澳門?場《insen》係在十月十八日,係 Free admission

延伸閱讀:
澳門國際音樂節 2006 - http://www.icm.gov.mo"
新視野藝術節 2006 - http://www.newvisionfestival.gov.hk:

2006-09-08

往關塔那摩之路 - 九一一事件五周年的反思

阿野留言想代為宣傳國際特赦組織呈獻的《往關塔那摩之路》- 911 事件五周年的反思,當然沒有問題。

英國導演米高.溫達波頓(Michael Winterbottom)繼《24 hour party people》、《9 songs》和《阿富汗少年冷酷異境》後又一力作 -《往關塔那摩之路》(The Road to Guantanamo)。三名英國穆斯林在九一一事件後啟程往阿富汗提供人道援助,卻被美軍關進古巴的關塔那摩監獄長達兩年。期間三人被無故關押,且受到非人虐待,導演以此事實為藍本,並邀請三位真人真事的主人翁同時上台,拍成準紀錄片。導演溫達波頓說:「在關塔那摩監獄存在之前,沒有人會相信美國會在古巴興建監獄,並且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把人無了期監禁。」

據今日的新聞所說,布殊首次承認,中情局在海外有秘密監獄,又指14名涉嫌恐怖分子已被移至關塔那摩灣監獄受審,並說:「有需要將這些人移往一個環境,令他們可被秘密囚禁、受專家盤問,並在合適時,起訴他們恐怖主義罪行。」

我們都知道一個事實,就是美帝的「反恐」,反足五年,反來反去,愈反愈恐。言之鑿鑿自稱人權,這邊廂向中國的人權狀況說三道四(當然中國的人權狀好不到那裡);那邊廂,設立秘密監獄,捉拿被他們懷疑與恐怖組織有關聯的人,這些被捉「疑犯」亦並沒有被正式審訊,卻被囚禁、施以折磨和嚴刑逼供。美帝這種對人權的雙重標準,對人權的踐踏,在九一一事件五周年前夕,足就讓我們反思何謂「反恐」,反恐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借口。

有關電影資料,請參閱:www.roadtoguantanamomovie.com

日期:2006年9月9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2時15分
地點: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第4院
費用:全免,憑柬入座,座滿即止。
語言:英文(中文字幕)

查詢及報名:請於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半至下午5時半致電國際特赦組織2300 1250

「反思反恐」座談會:

緊接《往關塔那摩之路》的放映,本會將舉行座談會,探討九一一之後全球的「反恐」現象,及各國以反恐之名而作出種種侵權及不人道行為,詳情如下:

主講嘉賓:香港經濟日報副總監(國際資訊)曾廣標先生
日期:2006年9月9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4時正
地點: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圖書館(Kubrick書店內)
費用:全免
語言:粵語
查詢:2300 1250 

原文來自:
《往關塔那摩之路》- 九一一事件五周年的反思

延伸閱讀:
between psychosis and hysteria:關塔那麼之路

2006-09-06

兩生花


昨日終於在 IFC 看了《兩生花》,Krzysztof Kieslowski 的影像加上 Zbigniew Preisner 的配樂實在引人入勝。深深被波蘭的「兩生花」Weronika (即 Elzbieta Towarnicka) 那優美的歌聲所吸引。

當 Weronika 在評判家中試音時,隨著聲調愈來高,她緊張地把繩子也扭斷,看著她的表情,自己的左手跟右手也不其然緊緊扭在一起。當她在舞台用盡所有的氣力去唱每一句音符,自己的呼吸也不其然跟隨抽搐;當她倒下的那一刻,呼吸也跟隨突如其來的驚嚇所停頓了。

在這兩段影像的構圖和配樂實在配合得天衣無縫,觸動了人的內心。

延伸閱讀:
羅展鳳映畫音樂隨筆: 以光影聲色書寫靈魂:奇斯洛夫斯基x普列斯納

linkwith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