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2

陳綺貞與紅館

本來看吧陳綺貞形的演唱會,也沒有甚麼想寫出來。但當看到 Dosss Corner 那編〈錯在紅館〉時,頓時激起心中那對於陳綺貞和紅館的矛盾,留下了長長的回應。有時心裡總覺不好意思,在人家的地方長篇大論,十分不敬。但言既已留,不妨又 post 出來,為苦無話題的札記充實一下。

陳綺貞的演唱會,我看過兩遍,分別是今年的紅館和很多年前的九展(當時還未有 Star Hall)。九展的那場,坐中段的前棑,對於陳綺貞的音樂並不很熟悉,演唱會可以說是簡單而沒有花巧(不概跟商台的拉闊音樂會相約),但台上那熱情的演出和台下那打成一遍溫暖的感覺,猶在心間。陳綺貞那甜美的歌聲和親切的笑容如今依然歷歷在目;紅館這場,坐在山頂最後那行,方向大概是舞台的五點鍾,紅館三面台來說不算最差,當然感到舞台遙不可及。但在個過程,總覺得頭頂上那高清螢幕比起山腳那「台上」的演出更為鮮豔奪目、音響比起跟手機附送的耳機還要差、萬人空巷的大合唱與演唱會尾聲陳綺貞初出道的錄像形成強烈的反差,令人感動(陳綺貞得到很多人的認同)的同時也令人感到心寒(陳綺貞的音樂實在很難令人聯想到萬人大合唱)。

個人就覺得,紅館那鳥瞰式的音樂會觀賞,實是馬戲團式的獵奇觀摩,台上的表演者的演出看似主動,但其實是十分被動。因為紅館的舞台,不論是四面或三面,其距離跟和觀眾實在太遠,台上的表演者往往難以單靠自身的演出或演奏去感染全場的觀眾,其實很多時在現場觀看的疏離感比起看影碟還要差。為補救距離上的不足,表演者要就利用紅館獨有的四/三面台的特性 - 令在場的觀眾也成了演出的一部份。唯有利用在場(山頂)觀眾的情緒,由在場觀眾互動,表演者才可把舞台和觀眾的距離拉近,但與此同時,表演者便忽略自身在台上的演奏或演唱。

紅館這種複雜的互動關係和「表演」的角度,令紅館跟九展或其他型式的演唱會很不同。在紅館看女排、選美、或娛樂性較高的音樂會相信問題不大,甚至是無可厚非。但想聽真音樂的演唱會,個人認為只有非紅館型式的場地,才可做在台上表演者和台下聽眾那「由上而下」的「絕對」關係。只有「由上而下」,高高在上的歌手,才可以主導演唱;台下的聽眾,就只可坐/站在台下「由下而上」向上仰望。只有這樣聽眾才可專心去接收表演者的訊息,而表演者就可專著其音樂上的表演和演出。

我相信陳綺貞和她的音樂,在紅館那不太如意的感覺,相信就如 Dosss 所言「錯在紅館」。

linkwith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