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9

再現利東街 - 灣仔新光影傳奇


還有數天,這個『香港有史以來首次藝術與歷史結合』,『沿灣仔利東街的裝置為香港前所未有』就會結束。在這個「灣仔新光影傳奇」的裝置,我們可以窺探到『到底我們是誰?』、『我們的傳統又是什麼?』、『社區的隱蔽回憶為街道帶來什麼新意義』。


我們的城市規劃到底為我們的城市帶來什麼新意義?我們的城市規劃到底破壞了我們什麼的傳統?到底我們在「不存」在的街道上可以找回什麼回憶?到底我們的政府還要破壞多少我們所多餘無幾的歷史建築?


這個活動以夏季攝影計劃 「憧憬世界 2006 - 光之旅」 的學生所創作的文字及影像,紀念利東街的歷史。



灣仔新光影傳奇
日期 : 12月14日至1月2日
時間 : 下午 6 時 至 11 時
地點 : 灣仔利東街 請由莊士敦道進入

2006-12-25

不一樣的聖誕 by John Lennon

在 1969 年 John Lennon 和他的妻子 Yoko Ono, 在世界各地十一個地方登了反戰越戰的告示,他提醒世人「WAR IS OVER! (If You Want It) Happy Christmas from John and Yoko」並在 1971 年 錄下了這〈Happy Xmas (War Is Over)〉。

我們知道一場越戰死了數以百萭計的人,在世界上的戰爭從來也沒有停止,1998 年開始的剛果內戰至今已有 380 萭人被殺,伊拉克的戰爭也是每日有無辜的人被殺。我想時至今時今日也有戰爭,也有那麼多無辜的人死亡,是 John Lennon 所始料不及。

Happy Xmas, but the War Is NOT Over

2006-12-22

看了十次以上的 Young Folks

好友傳來電郵一個 youtube 的連結,先是給那懷舊的 music video 引起我的好奇,然後是青春無敵的吹口哨聲,funky 的敲擊節奏,加上簡單明快爽朗的 bassline ,令人十分討好。原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的 Peter Bjorn & John 不是一隊新組合,而是早在 1999 年組成,突然走紅是因為其第三張大碟內找來的同是瑞典的樂隊 The Concretes 的 Victoria Bergsman 合作了一首〈Young Folks〉而打入英國細碟榜。

這個連結,我竟然看了十次以上,而且學上了吹口哨!

2006-12-15

不一樣的聖誕 by Ryuichi Sakamoto

曾經有一段時間很迷 Enigma 的《MCMXC a.D.》,Enigma 的細碟,好像是〈Sadeness〉、〈Mea Culpa〉、〈Principles of Lust〉,我也差不多買齊,就連有份兒 Enigma 的集錦碟也不放過。就是在這胡里胡塗的情況下買了一張「New Age」的集錦碟《pure mood》。初時只以為《pure mood》內的音樂也是像 Enigma 那種「行 catwalk」的風格,我對唱片內的其他音樂單位是全無認識,誰不知在這集錦碟的音樂陣容位位也是大師級。除了 Enigma 的〈Sadeness〉和〈Return to Innocence〉,還有 Enya 的〈Orinoco Flow〉、Ennio Morricone 的〈Theme from The Mission〉、David Byrne 的〈Theme from The Last Emperor〉、Angelo Badalamenti 的〈Theme from Twin Peaks: Fire Walk with Me〉(即軟硬老人院整蠱電話的音樂)、Vangelis 的〈Chariots of Fire〉和 Ryuichi Sakamoto (「土反」本龍一) 的〈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即《戰場上的快樂聖誕》的主題曲)。

初聽〈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時,還未看過《戰場上的快樂聖誕》,但那種從音符中散發出來具張力的情感,似乎要比唱片內其他的音樂也要強,只需幾個音節 Sakamoto 已能令人墮入電影的國度裡。後來,知道了《戰場上的快樂聖誕》是由大島渚所導演的電影,除了 David Bowie 和北野武之外,更有 Sakamoto 客串了一角。電影裡就有一個鏡頭是 David Bowie 擁抱並親吻了 Sakamoto ,這個經典的鏡頭久不久就會在 Art Centre 或者電影節的宣傳片中出現。而「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這句說話,就是日軍原上士在聖誕夜釋放勞倫斯和在戰爭結束後在獄中遇上再度勞倫斯時跟勞倫斯所說的。

在 youtube 有很多〈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不同的版本,實在要一看再看!


近年來的版本比較慢和溫柔


另一個新近的 trio 版本


當然少不了 David Sylvian 的 Forbidden Colours


另一個特別的和奏版本


這個版本跟原來的最接近

延伸閱讀:
不一樣的聖誕 by Belle and Sebastian
不一樣的聖誕 by Projekt - Excelsis ~ a dark noel
不一樣的聖誕 by Cocteau Twins
不一樣的聖誕 by Wham!

2006-12-11

不一樣的聖誕 by Wham!

又到聖誕,最令人討厭的老土聖誕歌又從各大小商場、店舖跑出來。去年寫了一連幾篇《不一樣的聖誕》,今年繼續 。

曾有一段時間跟「玩音響」的舅父同住,當時他只是「玩音響」的初哥,走到鴨記「砌」了一對喇叭,一部 TEAC 擴音器,一部 PHILIPS CD 盤,還有我老爸的「山水」唱盤,開始了他「玩音響」的第一課。舅父可算是我聽音樂的啟蒙,跟他同住也是我聽音樂的第一課。當時的 CD 已經是九十至一百元(黑膠大概是五、六十元),家中只有三張英文 CD,分別是 Michael Jackson 的《Bad》、Madonna 的《Like a Prayer》和 Wham! 的《The Final》。

當時 Michael Jackson 和 Madonna 當紅,我好歹也知道是誰,但 Wham! 和 George Michael 是何許人,我真是沒有頭緒。但每當舅父播出 Wham! 的〈Careless Whisper〉,我便覺很有印象,原來〈Careless Whisper〉就是梅?芳的〈曼珠莎華〉。而對 Wham! 的印象亦只是這般,除了〈Careless Whisper〉,舅父經常聽的就是〈Last Christmas〉,起初是覺得這首歌很老土,那些 bassline 老土得不得了, 我總是很憎那種聲。其後,沒有跟那舅父同住,便再沒有聽過〈Last Christmas〉了。但在某年的一個聖誕,不知在那條街上又再聽到這首〈Last Christmas〉。當時心?頭突然好像找回了一些失去很久的東西,突然很喜歡這首歌、很喜歡 George Michael 的聲音、很喜歡那些老土得不得了的 bassline、覺得這首歌十分溫暖。自此,每年的聖誕我定會把〈Last Christmas〉一播再播....

聽聞我那「玩音響」的舅父最近買了部金嗓子、換了對幾千玩的喇叭線,Merry Christmas。

延伸閱讀:
不一樣的聖誕 by Belle and Sebastian
不一樣的聖誕 by Projekt - Excelsis ~ a dark noel
不一樣的聖誕 by Cocteau Twins

2006-11-25

Nouvelle Vague @ Zara

走過 ESPRIT,然後再到 Zara。Zara 的男裝比 ESPRIT 好得多。今季的男裝有一個很精彩 Zara music 系列,T-shirt 上燙了 Sex Pistol 的〈Anarchy in the UK〉唱片封面,另外還有 The Who 和 Led-Zeppelin。燙畫的手功不錯,而且有一些的閃閃「鑽石」,不過始終對 "Bling Bling"style 有點拒,而且 Zara 的 cutting 是沒有四十吋胸肌也不會穿得好看,算了。

Love Will Tear Us Apart by Nouvelle Vague

幸好,沒有 T-shirt,還有音樂。店內的音樂經常帶來異國情調的音樂,今日竟然在播放 Nouvelle Vague 版本的 Love Will Tear Us Apart,有點以為自己身在法國。 Nouvelle Vague 真是一個好名字,Nouvelle Vague 的法語意思是 New Wave,在葡語就是 Bossa Nova 之意。串聯在一起就是:用法國情懷和 Bossa Nova 的風格去唱出 New Wave 時代的音樂。Nouvelle Vague 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他們選用了七、八十年代最經典的音樂來改編。Joy Division 和 New Order 那家喻戶曉的〈Love Will Tear Us Apart〉和〈Blue Monday〉,竟然給 Nouvelle Vague 改編為 Bossa Nova,而且用溫柔得不得了的女聲來演譯。Depeche Mode 那我最喜愛又耳熟能詳的〈Just Can't Get Enough〉則竟然給改編為火辣辣的森巴曲式。Nouvelle Vague 還改編不少經典,好像 The Clash 的〈Guns of Brixton〉、Sister of Mercy 的〈Marian〉、The Dead Kennedys 的〈Too Drunk To Fuck〉、The Cure 的〈A Forest〉、Yazoo 的〈Don't Go〉、Blondie 的〈Heart Of Glass 〉。Nouvelle Vague 也不是只改編 Bossa Nova,還有 cha cha、reggae、總之盡就是六、七十年代懷舊風格,也十分喜他們改編 Modern English 的〈I Melt With You〉,好像一首五十年代的電影主題曲和 Teenage Kicks的〈The Undertones〉也是一首令人心情愉快的小品。

Blue Monday by Nouvelle Vague

2006-11-22

Gnarls Barkley @ ESPRIT

前幾天走過 ESPRIT ,被十年如一日的男裝悶死,但店內竟然在播放 Gnarls Barkley 的〈Crazy〉,頓時為沉悶的服裝店帶來到一點生氣。

來自美國的 Gnarls Barkley 可謂是 2006 年英國細碟榜的風頭人物。單憑一曲〈Crazy〉連續九星期成為細碟榜冠軍,以及十一星期的 UK Official Download Chart。橫掃 MTV 歐洲頒獎禮,先在九月贏得最佳單曲獎及新設立的未來之聲獎( Future Sounds Award ),然後在十一月憑《 Crazy 》在 2006 MTV 頒獎禮獲得最佳導演及最佳剪接。

Gnarls Barkley 由 Cee-Lo Green 和 Danger Mouse 所組成。兩人皆大有來頭,Danger Mouse 在 2004 年把 Beatles 的《White Album》和 Jay-Z 的《Black Album》remix 成為《The Grey Album》,及在 2005 年為 Gorillaz 監製第二張大碟《Demon Days》。Cee-Lo Green 曾為 OutKast、Black Eyed Peas、Diddy and Trick Daddy 等人合作,更加曾為 TLC 的〈Waterfalls〉作和音。我不同意說 Gnarls Barkley 只是一隊 Hip Hop 組合,因為在大碟《St. Elsewhere》,除了 Hip Hop 之外,還包含了很多不同的音樂風格,有懷舊的七十年代的士高、soul、funk、gospel,也有新潮的 Urban 及類似 DJ Shadow 式的 Hip Hop 拼貼。

說回〈Crazy〉精彩的 music video,找來曾為 Jet、Stereophonics、Nine Inch Nails、Richard Ashcroft 作導演的 Robert Hales 操刀。這個 mv 特別之處在於其畫面用了精神病學中的 Rorschach inkblot test 為影像的概念, Rorschach inkblot test (羅沙哈測驗) 是利用被訪者對墨水所隨意產生的對稱圖形的感覺和解釋,來判斷其性格的測驗。這個 mv 的概念特出,影像猶如萬花筒般千變萬化,難怪可獲得 MTV 的最佳導演及最佳剪接。

延伸閱讀:
BBC NEWS - Crazy song makes musical history
Robert Hales - HSI London
Wikipedia - Rorschach inkblot test

2006-11-18

我的手機鈴聲 - Moby 的Porcelain

有時候在 office 忘記把手機的鈴聲關上,座在鄰近的一位同事忍不住問「你的鈴聲很好聽,到底是甚麼來的,可以 send 給我嗎?」

自從換了 K800 手機後(舊那部 K630 也用三年了),手機功能多了。現在經常用手機拍 snapshot、(才)開始聽多了收音機、還有今時今日才開始用音樂作手機鈴聲。現在鈴聲就用了 Moby 的〈Porcelain〉。但第一次聽到〈Porcelain〉卻不是來自大碟《Play》,而是一個 Motorola 的廣告。對這廣告因為十分有印象,除了它用了〈Porcelain〉最好聽的 intro 之外,還有那很令人感覺溫暖的畫面。廣告的色彩,不是冷冰冰的石屎森林,而是一幅又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的畫面。畫面是一個主觀鏡頭,在駕駛者的位置向車頭影出去,懶洋洋的車子大概走過青馬大橋,走過一些海邊,走過一些馬路。現在想起來這個 Motorola 的廣告像硯殼石油的環保廣告多一點。

數天後,我的同事換了另一個鈴聲,她說我那一個手機鈴聲太吵耳了。

2006-11-09

中國才是陳馮富珍的拌腳石

陳馮富珍當選世衛總幹事是「港人之光」,絕對提昇了香港在國際舞台的地位,相比舉辦甚麼 WTO、甚麼財經論壇,陳馮富珍的當選在國際事務上更具影響力。

陳馮富珍在競逐時以「由頭帶到尾」的勢頭當選,懷疑論者會認為中國向非洲國家「買票」,不過中非關係如此「良好」,除了反映中國的外交工作的「成功」外,也很難令人相信當中不存在「買票」的可能。相信各國向陳馮富珍投信任的一票,很可能是認為只有選一位中國人出來才可以向中央擺平中國內部的矛盾和衝突,更甚者是借中國跟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的友好關係,來發展世衛的使命。試問選了經驗較豐富墨西哥的弗倫尼和日本的尾新茂出來,在面對中國和第三世界國家的問題時,又有誰較陳馮富珍勝任?

亦有人認中國政府全力支持陳馮富珍是希望可以從中得到一點「好處」,一旦爆發疫情時,會偏袒中國。但個人認為陳太當上一個全球也「盯緊」的位置,陳太更加會公平公正地、不偏不倚地對待中國的衛生問題。中國希望借陳馮富珍走進國際的政治舞台,在國際間扮演重要的角色,願意在民生事務上,向國際社會作更大的承擔,明顯是中央的意思,但相信地方政府卻不是這樣想。經過沙士和禽流感的洗禮,任何人也看到地方政府對於通報機制的不合作,地方官員知情不報、謊報、漏報的情況何等嚴重。對於地方政府的不合作,中央也顯得無能為力。說明中央在「走出去」前,先要跟國內的地方政府攪好通報機制,杜絕地方官員謊報、漏報等問題,例明後果和紀律責任。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陳馮富珍因為在「中國因素」而勝出,也可以因為「中國因素」而一敗塗地。現在的中央和陳太不宜沾沾自喜,應該認真細想如何攪好國內的不合作才是上策。

延伸閱讀:
潘小濤 - 北京用200億美元挺陳馮富珍?
大公網 - 國家力量香港人才服務全球

2006-11-07

Madredeus 來了,不過又是澳門

在昨晚才找回失蹤多年的 Madredeus 唱片

最近搬家,在昨晚才找回兩張失蹤多年的 Madredeus 唱片。多得 Kam-moon 的留言,才知道 Madredeus 在十二月會到澳門演出,實在是大事件。在四月看過 《伊莎貝拉》後寫了伊莎貝拉把 Fado 發揚光大,重拾對 Madredeus 的懷念,才對說到「最初接觸而又愛上葡萄牙的音樂,就是來自 Wim Wenders 的 Lisbon Story《里斯本的故事》」,想不到有機會看到他們演出,又是要想想買不買船票「過大海」了。

來自澳門節目搜尋網的介紹:『不論喜歡葡萄牙文化的您,愛喝葡萄牙紅酒的您,或愛吃葡國菜的您,又點會錯過欣賞葡萄牙當地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本土樂隊演出,您亦無理由未聽過這隊五人組合的名字──聖母樂隊。

或許您曾於德國導演溫德斯電影「里斯本的故事」中認識他們,或於原聲大碟Ainda中聽過他們的音樂。聖母樂隊的音樂不折不扣地以葡萄牙為主題,樂隊用葡萄牙文撰寫原創歌曲,女主唱泰莉莎•沙紀露動人及清麗脫俗的嗓子成為樂隊焦點,往往予人留下深刻印象,再配以其餘四位結他及鍵盤樂手,為大家帶來純樸、清新及神秘的傳統歌謠。樂隊以演唱「薩烏達德」(saudade)為目標,此字為葡萄牙語,意指傷感卻又帶著樂觀緬懷過去的情緒,薩烏達德也就成了聖母樂隊音樂?堛熙q用詞。歌曲融入了葡萄牙特殊的地理、與眾不同的歷史和人民、文學與詩歌傳統。

曾在全球各地演出超過800場次的聖母樂隊,其返璞歸真及寧靜舒適的音樂風格深入民心,尤其為都市人帶來無限的驚喜。就讓聖母樂隊帶大家於12月初漫遊里斯本,領略醉人的葡萄牙異國風情。』

日 期:2006年12月01日
地 點: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 
時 間:20:00
票 價:$220,$140,$80

澳門節目搜尋網: 聖母樂隊 -- 夢醉里斯本

2006-11-04

The Killers 繼續陽光燦爛青春無敵校園懷舊金曲

一次走過外籍同事的辦公桌,他的桌上放了兩張 CD,放在上面的是 Franz Ferdinand。於是開始跟他談起音樂來,從 Franz Ferdinand 到 Coldplay、從 Keane 到 Sigur Ros 也是共同喜好。他把放在 Franz Ferdinand 下面 The Killers 的《Hot Fuss》,拿出來問我聽過沒有,我搖頭,他說《Hot Fuss》很好聽,喜歡 FF、Coldplay 的定會愛上,我就向他借來聽聽。果然 The Killers 那種青春無敵很校園味道的懷舊金曲風格,令人一聽就愛上。

來自拉斯維加斯的 The Killers,各成員有著不同的來歷。主音 Brandon Flowers 曾做酒店的 bellboy,David Keuning 做過速遞。憑 debut 《Hot Fuss》紅片英美,細碟〈Mr. Brightside〉曾經打進 Billboard 和英國細碟榜的第十位,成績有目共睹。〈Mr. Brightside〉可謂最「悅耳」的一首金曲,好一個陽光燦爛先生,也曾成為在 Jamie Olive 的節目內的 side track。
經常「口出狂言」的 Brandon Flowers 其新大碟《Sam's Town》將會是"the best album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新大碟的風格也是延續《Hot Fuss》陽光燦爛青春無敵校園懷舊金曲風格。〈When You Were Young〉、〈For Reasons Unknown〉、〈Why Do I Keep Counting?〉也是一貫的清爽涼快、〈Read My Mind〉竟然大玩走音,但旋律確然優美流暢。

來自《Sam's Town》的第二張細碟〈bones〉,由老土得要死的 intro,跳老舞式的和唱加上懷舊 keyboard 和 brass 所組成,其 music video 竟是由 Tim Burton 操刀,據說這是 Tim Burton 首次拍攝 music video。 Tim Burton 依舊大玩黑色原素配合主題〈bones〉少男少女跑到海灘,少女除下上衣,誰不知把皮膚也除下,只餘下骷髏一掛,少男沒有被嚇倒,笑著笑著也把自己皮膚除下,然後兩掛骷髏在沙灘上作青春珊瑚島式的跑步和擁吻。

2006-10-25

明和電機:重新思考人、樂器、介面的關係


在看明和電機前,還在好奇宣傳單張上的『明和電機的演出,往往在認真中顯現他們的搞笑本色。』。到底一個結合藝術及機械商品發明在世界各地獲獎無數的藝術組合,是如何搞笑表演和演奏那一些千奇百怪的「樂器」。

在看過明和電機的演出後,我發現明和電機除了鬼馬和搞笑之外。也認真地從另一個角度去探討和思考人、樂器、介面的關係,明和電機的演出正正是一個讓人重新發現「甚麼是音樂」、「怎樣玩音樂」的示範。所有明和電機的「樂器」也是「間接」的,他們從來不用原始的方法去彈、吹、撥、打;他們總是透過一系列古靈精怪的「介面」,用另一個更「簡單」,更「直接」的方法去把樂器原來的「原音」表演出來。

社長土佐信道揹上揹木魚( Pachi-Moku ),煞有介事地把裝設了木魚的一對翼展開,他誇張地按動掌上的手掣,「間接」地敲打木魚。讓我們知道本來放在寺廟的木魚,是不一定要跪在地上敲打的。當可同時發出 6 個音階的「秀身」結他 (Guitar-la Slim) 配上「秀身」結他控制器(Guitar-la Slim Controller) 時,表演者再不需要按甚麼 scale、按甚麼 cord,連台下的觀眾也當下成了當結他手,真正體現了 Radiohead 的那一句 anyone can play guitar!社長穿上了手動踢踏舞鞋(TARATTER),後用手指代替雙腳,不用苦練十載已能成為踢踏舞鞋高手,踏舞鞋原來是可以不是用腳來玩的,看起來荒謬,但聽起來卻十分全神。仿照暴走族的武田丸 (Takedamaru) 的薩克管型喇叭,有可吹出六個音階的六個單車喇叭和六個閃閃發光的單車車尾燈,社長竟然用它輕易地吹出《教父》的主題音樂出來,這個造型灰諧的薩克管型喇叭,從外表看上去是白癩,但其內的原理卻令人感到社長的智慧。

正如社長土佐信道在場刊所說『科技發達令採樣機 (sampler)、合成器 (synthesizer)、個人電腦/網絡系統(internet)普及起來,卻促使音樂脫離「物質」(substance)﹝即樂器﹞,而成為一種「資訊」(information)。享受音樂的形式再不一樣,音樂已變成資訊 / 訊息的處理,人們談及音樂時或說:「我知道那首歌」、「我可以將這首歌重新混成怎樣怎樣」、或「我有很多音樂data」等等。大家好像習慣了音樂是資訊的一種,從揚聲器中播放出來。TSUKUBA 音樂正是為了重新喚起人們可能已久違了的那種享受由樂器產生出音樂的快感。這系列的特點是以100伏特電流啟動馬達及/或電磁鐵,並以直接敲擊來發聲,藉機械的力量重現現場音樂的真諦。』

明和電機的發明,的確是異想天開的「藝術品/產品」,最初還未把經典的明和電機玩具「Knock Man」和明和電機的表演聯繫上時,還以為是明和電機一個很實驗、很高深的樂團。不錯,明和電機是一個很實驗的樂團,只不過明和電機用很人性化和生動的手法去表演他的實驗性。明和電機更加引起一連串對於人、樂器、介面的關係的反思,是樂器的介面局限了人的對樂器所能發出的原音?還是人尚未掌握樂器的介面,所以局限樂器所能發出的原音?

2006-10-04

來遲了的朱銘雕塑展後記


在七月底看了朱銘雕塑展,很早想下的一些感想,但很遲才寫下以的一後文字。

在看過朱銘在時代廣場的雕塑展後,無疑是失望的。個人以為,朱銘的作品除了型態吸引外,其「氣勢」才是精華所在。尤其《太極》系列 - 既動且靜,可剛可柔。朱銘的作品,放在時代廣場,並沒有給大方地展覽出來,而是給放在兩座高樓大廈中間的一度裂縫中的一個微縮影區,感覺令人很不爽。放在微縮影區的展品,是一個錯配,試問在兩座高樓大廈中間的一度細小的裂縫,怎有容下《太極》系列宏大的「氣量」?在時代廣場,無論是走近看,還是在走到老遠觀望,都是令失望。

要看朱銘的作品,還是要走到中環的交易廣場或者是金鐘的中國銀行大?,又或者是中文大學圖書館的正門,在天朗氣清下和闊落的平台上才能感到《太極》的「氣勢」。雕塑品不但需要用時間去感受,更需要一個空曠的地方去令人「品嚐」。但,在香港這個細小的都市說要空間是麼的奢侈;藝術品還是要放在鬧市,讓更多平常不到藝術館的人接觸和感受較為「實濟」。

延伸閱讀:
藝訊 - 由學到丟再到蛻變 -訪朱銘後記
路人札記 - 朱銘向「人間」耍「太極」
朱銘美術館 - www.juming.org.tw
香港新浪網 - SINATV 藝術家朱銘訪問(2006-07-21)
明報生活消閑 - 朱銘雕塑展 無情作品見世情(2006年7月13日)

2006-10-02

who moved my cranberries?

在家中的自選台看到 Click 的 trailer (港譯:命運自選台)。有一個片段是太太 Kate Beckinsale 在餐廳內擁抱著老公 Adam Sandler 充滿期待地問,你記得我的的「那首歌」嗎? Adam 當然是忘記了,他用那個可以把時間 fast-forward、rewind、pause 和 mute 的神奇「搖控」,把時間 rewind。原來「那首歌」就是 The Cranberries 的〈Linger〉。

現在把《Everybody Else Is Doing It, So Why Can't We?》拿出來再聽,感覺依然溫暖、Dolores O'Riordan 的歌聲依然甜美。以前家中沒有甚麼 channel v,也沒有有線。要看 music video,只有等明珠台每晚8時30分的一小段,每晚食飯也在無線那個8時30分的空隙,偷偷用搖控轉台,就是為了看看有甚麼 mv。終於有一次食飯看到 The Cranberries 的〈Linger〉,整整4分30秒光拿著碗筷,就給 Dolores O'Riordan 所迷住了。看看當年的 Dolores 是多麼的清純,毫不做作,看看那個簡單得今人發笑的 mv,有誰想到 The Cranberries 在短短幾年間紅得發紫,轉到美國發展,連音樂也轉得商業化。
註: Who Moved My Blackberry? 是有名的《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Lucy Kellaway,被輯錄成書的其中一個專欄。 Lucy Kellaway 在這個專欄創造了一位高層 Martin Lukes,在這個專欄內用你一句我一句的 email (高層只是用 Blackberry 覆eamil),編織出很多有趣的辦公室政治、行政管理問題和 Martin Lukes 個人在事業上的高低起伏。〈Who Moved My Blackberry? 〉也被譽為〈the office 〉的文字版。

2006-09-29

I hate myself and I want to die 的迷思


『大型年輕人服裝連鎖店 F.C.K 旗下品牌 K2,推出一款寫有「I hate myself and I want to die」(我憎恨自己和我想死)字句的T恤,被教育界人士批評含鼓吹自殺的訊息。香港大學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臨床心理學家黃慰澄認為,該款T恤反映年輕人反叛或與眾不同的心態,一般人穿未必有大影響,但對本身有自殺傾向的人士,則會有不良影響。』

「I hate myself and I want to die」是來自 Nirvana 最後一張大碟《In Utero》的其中一張細碟《Pennyroyal Tea》的 B-side,本來 Kurt Cobain 是打算用「I hate myself and I want to die」作為大碟的名稱,後來改為〈In Utero〉。在狂迷 Pulp 之前,就是狂迷 Nirvana,當時聽受 grunge 熱潮的影響,Nirvana 絕對是其中一個「必修科」。我總是較喜歡《Bleach》和《In Utero》,貪它夠 raw、夠嘈、夠爛,於是日「炸」夜「炸」,《Nevermind》則太商業了。《In Utero》內最喜歡〈All Apologies〉,尤其那句「What else should I be / All apologies / What else could I write / I don't have the right」,簡直造夢也會唱。當然還有 Nirvana 的《MTV Unplugged in New York》,內裡翻唱了 David Bowie 的〈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可謂經典之作。

『"I hate myself and I want to die" 被教育界人士批評含鼓吹自殺的訊息。』,鼓吹?好幾年前,在外國發生的校園槍擊事件,Marilyn Manson 也因槍擊者穿上他的T恤而被對號入座。但,真的有直接關係嗎?外國的也有這件T恤買,但似從未聽過有人穿著這T恤來自殺。因為T恤上的一句話自殺?香港人是這麼容易受影的嗎?我又未見到有穿上 G.O.D. 的「為人民服務」做義工!又或者穿上佐丹奴的「world without stranger」而視街上的菲律賓人、巴基斯坦人、印度人為「自己人」。這種口號才不過是一個 gimmick,賣的不過求財;買的不過求著,我想很少人會去深究身上的口號在說甚麼,君不見滿街也在穿那件 Comme Des Garcons 的 "Play"。Play ? play what! K2 設計師,今時今日才出這個口號,還說是「取材自街頭文化」,似乎真是 out 得很,還是回到十幾年前的百利商場的街頭取靈感吧。

2006-09-23

背歌詞

Wyman (黃偉文)說他在年少時背 Cyndi Lauper 的 Time after Time 的歌詞,他很少女情懷地說:「就好像初戀一樣,是傻瓜的,有誰沒有曾經背歌詞...」。女朋友問我有沒有跟 Weyman 一樣背歌詞,我說:「有!當然有!喜歡聽音樂的,有誰沒有曾經背歌詞...」。

背過很多歌詞,但都是水過鴨背。最有印象的大概是 Pulp 的〈Common People〉,因為實在太迷 Jarvis Cocker,是不折不扣 Pulp 的粉絲。

打從《His ‘n’ Hers》(1994) 開始,己被〈babies〉、〈Do You Remember the First Time?〉等露骨歌詞、低死唱腔、古怪音樂所吸引(其實以上的歌詞也背過)。直至《Different Class》(1995)的出現,Pulp 把 brit-pop 推向高峰,Jarvis Cocker / Pulp 正式成為 brit-pop icon,一曲〈Common People〉打遍天下無敵手,令我狂買 Pulp 的 single: 三隻不同版本的〈Common People〉 、〈Mis-Shapes〉、 連擺明?笨的〈Disco 2000〉的 disc 1、disc 2 也不放過;又學 Jarvis Cocker 著超窄恤衫,對鏡學他的獨門舞步;背 common people 的歌詞;甚麼有 Jarvis Cocker / Pulp 作封面的 VHS、bootleg、海報、雜誌、吉他譜(我不懂吉他),通通也不放過。

正如 Wyman 所說『就像初戀一樣,是傻瓜的』;我則說「反正當時還年輕,還有青春浪費」。

延伸閱讀:
safari underground - 再 Pulp 一次
safari underground - Pulp - Hits DVD [2002]
Wikipedia - Pulp

2006-09-20

16 Years of Being Boring


黃偉文說,他跟明哥一直以來也很想有一首屬於他們自己的〈Being Boring〉,而〈下落不明〉就是他們的〈Being Boring〉,寫的是屬於他們的 80 年代。雖然自己的80年代仍是個不懂事的小學生,並沒有經歷他們的“松板屋”、“荷東”、“尖東”,有的印象都是從家人口中聽來的。但80年代的確有很多令人緬懷的好東西,香港有達明一派、Beyond,外國有 New Order、Depeche Mode、Pet Shop Boys。

在 Pet Shop Boys 的音樂中,最喜愛的就是在1990年推出的《Behaviour》當中的〈Being Boring〉。雖然當年〈Being Boring〉沒有造出很理想的銷量(只達到英國細碟榜的第 20 位(第 20 位是當時 Pet Shop Boys 在細碟榜最差的成績), 但其優美的旋律和令人觸動的歌詞卻念念不忘。

有一位很喜歡〈Being Boring〉的粉絲 - Marcin Wichary,更在〈Being Boring〉面世的十年後,為這首歌花了三年時間,建了一個名為〈10 Years of Being Boring〉的網站,長達一百五十「頁」的網站,詳細地訴說有關〈Being Boring〉這首歌的一切。

也十分同意 Marcin Wichary 所說,在歌詞上很難說〈Being Boring〉是令人傷感還是快樂。但〈Being Boring〉的歌詞確實令人感觸良多的地方,歌詞所表達的意境,卻令人聯想出惜日一幅又一幅的畫面。每次聽到那句"All the people I was kissing / Some are here and some are missing / In the nineteen-nineties" 時,心裡頭總是有點心酸,據說 Neil Tennant 寫〈Being Boring〉的時候,他正有位朋友死於愛滋病;當聽到那句" And we were never holding back / Or worried that Time would come to an end / We were always hoping that, looking back / You could always rely on a friend " 時,又覺得有點「夕陽無限好」和「總有你鼓勵」。

〈Being Boring〉在音樂上完美地結合了電子的音效和吉他的聲音,每一個音符也是悅耳和動聽的。〈Being Boring〉最好的版本要是在《Behaviour》長達 6 分 48 秒那個,而在精選碟〈Discography〉那個少了長達 1 分 20 秒 intro 和 30 秒 outro 的版本,實在太短了。

至於明哥的〈下落不明〉,我卻認為不太〈Being Boring〉,黃偉文的詞不是不好,但總是有點「格硬」。反而明哥在達明時代,潘源良 筆下的〈今天應該很高興〉,更有像〈Being Boring〉般的意境。

〈今天應該很高興〉

鬧市這天 燈影串串 報章說
今天的姿采媲美當天 用了數天 反覆百遍
我將心聲附加祝福 信箋寫滿 偉業獨自在美洲
很多新打算 瑪莉現活在澳洲 天天溫暖
望望照片 追憶寸寸 某一個熱鬧聖誕夜 重見目前
永達共大傑唱詩 歌聲多醉甜
秀麗伴在樂敏肩 溫馨的臉...
多麼多麼的高興
多麼多麼的溫暖 快樂人共並肩
今天應該很高興 今天應該很溫暖
祇要願幻想彼此仍在面前
我獨自望舊照片 追憶記往年
我默默地又再寫彷相見...

延伸閱讀:
10 Years of Being Boring: www.10yearsofbeingboring.com
黃偉文質問香港樂壇詞界:大家看不懂就是好?: http://news.eastday.com

2006-09-19

阿爾瓦.諾托與?本龍一 vs 艾華.洛圖 +?本龍一

一海之隔,人民在觀賞音樂和藝術表演有著天淵之別。上年澳門的國際音樂節有免費的 Omara Portuondo 演唱會免費的陳綺貞音樂會。今年的澳門國際音樂節,更有免費的阿爾瓦.諾托與?本龍一的《靈.靜》或作《insen》亦在大炮台,免費入場;雖然,香港的新視野藝術節也有艾華.洛圖 + ?本龍一的《insen》,但,一如記往:例牌大會堂、例牌$150, $250,$350,$450、例牌部分 $150 座位視線受阻。

寫到這裡,我想起黃耀明的〈黐孖根〉:

在某國某鎮有孖生的兩個 從一出生已散失到兩岸
快樂難過總也遇過 有些差不太多但異樣更多
在某國某鎮那孖生的兩個 如今手足已各走上兩路
兩段時間千變萬化 卻出於一個家問誰人造化」

轉載自澳門國際音樂節的介紹:

『兩個來自不同世代、不同文化背景的音樂人,對電子音樂的看法卻不謀而合,創作出一種新音樂結構。被譽為日本新音樂教父的?本龍一,與被視為當前德國電音藝術的代表性人物阿爾瓦.諾托,合力打造最新音樂美學專輯──Insen,讓聽眾置身於超脫靜極的音樂世空。』 

作為當代極簡派的領軍旗手,阿爾瓦.諾托營造的靜電雜音與?本龍一的浪漫琴音,聽來簡單而舒服,空靈卻不失優美,彷彿為聆聽者打開一扇門窗,引領進入一個耐人尋味的高科技冥想世界 。

轉載自新視野藝術節的介紹:

『 日本音樂大師?本龍一指尖下的琴音,充滿如艾力克.沙提的印象派風格,及哈洛.巴德的簡約味道。今次,他獨步天下的影像化音樂思維及BTTB (Back To The Basics,回歸基本)哲學,遇上德國電子音樂家及視覺藝術家艾華.洛圖(原名 Carsten Nicolai),又是一番新景象。

?本龍一的音樂彈奏經艾華.洛圖的real-time數碼處理轉化成無限影音意像;最簡潔純淨的LED屏幕裝置及符碼,凝聚了無止境的啟迪和昇華力量,洗滌身、心、靈。《insen》以原聲與數碼之間的弔詭,讓感性與邏輯交織,探究音樂及影像的迷思,奠定二十一世紀多媒體藝術新美學典範。

《insen》大碟自2005年推出後備受激賞,兩位大師繼續合作於歐洲巡迴演出更引起哄動。今次亦是?本龍一闊別香港多年後首次重臨,勢必成為今年城中音樂盛事。

「《insen》將具有沙提風格的優美琴音與幽怨的電子音樂靈巧結合……(台上LED屏幕)隨著音符躍動顯示抽象的音響圖像,令演出的視聽層次更形豐富」—《泰晤士報》』

記住在澳門?場《insen》係在十月十八日,係 Free admission

延伸閱讀:
澳門國際音樂節 2006 - http://www.icm.gov.mo"
新視野藝術節 2006 - http://www.newvisionfestival.gov.hk:

2006-09-08

往關塔那摩之路 - 九一一事件五周年的反思

阿野留言想代為宣傳國際特赦組織呈獻的《往關塔那摩之路》- 911 事件五周年的反思,當然沒有問題。

英國導演米高.溫達波頓(Michael Winterbottom)繼《24 hour party people》、《9 songs》和《阿富汗少年冷酷異境》後又一力作 -《往關塔那摩之路》(The Road to Guantanamo)。三名英國穆斯林在九一一事件後啟程往阿富汗提供人道援助,卻被美軍關進古巴的關塔那摩監獄長達兩年。期間三人被無故關押,且受到非人虐待,導演以此事實為藍本,並邀請三位真人真事的主人翁同時上台,拍成準紀錄片。導演溫達波頓說:「在關塔那摩監獄存在之前,沒有人會相信美國會在古巴興建監獄,並且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把人無了期監禁。」

據今日的新聞所說,布殊首次承認,中情局在海外有秘密監獄,又指14名涉嫌恐怖分子已被移至關塔那摩灣監獄受審,並說:「有需要將這些人移往一個環境,令他們可被秘密囚禁、受專家盤問,並在合適時,起訴他們恐怖主義罪行。」

我們都知道一個事實,就是美帝的「反恐」,反足五年,反來反去,愈反愈恐。言之鑿鑿自稱人權,這邊廂向中國的人權狀況說三道四(當然中國的人權狀好不到那裡);那邊廂,設立秘密監獄,捉拿被他們懷疑與恐怖組織有關聯的人,這些被捉「疑犯」亦並沒有被正式審訊,卻被囚禁、施以折磨和嚴刑逼供。美帝這種對人權的雙重標準,對人權的踐踏,在九一一事件五周年前夕,足就讓我們反思何謂「反恐」,反恐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借口。

有關電影資料,請參閱:www.roadtoguantanamomovie.com

日期:2006年9月9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2時15分
地點: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第4院
費用:全免,憑柬入座,座滿即止。
語言:英文(中文字幕)

查詢及報名:請於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半至下午5時半致電國際特赦組織2300 1250

「反思反恐」座談會:

緊接《往關塔那摩之路》的放映,本會將舉行座談會,探討九一一之後全球的「反恐」現象,及各國以反恐之名而作出種種侵權及不人道行為,詳情如下:

主講嘉賓:香港經濟日報副總監(國際資訊)曾廣標先生
日期:2006年9月9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4時正
地點: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圖書館(Kubrick書店內)
費用:全免
語言:粵語
查詢:2300 1250 

原文來自:
《往關塔那摩之路》- 九一一事件五周年的反思

延伸閱讀:
between psychosis and hysteria:關塔那麼之路

2006-09-06

兩生花


昨日終於在 IFC 看了《兩生花》,Krzysztof Kieslowski 的影像加上 Zbigniew Preisner 的配樂實在引人入勝。深深被波蘭的「兩生花」Weronika (即 Elzbieta Towarnicka) 那優美的歌聲所吸引。

當 Weronika 在評判家中試音時,隨著聲調愈來高,她緊張地把繩子也扭斷,看著她的表情,自己的左手跟右手也不其然緊緊扭在一起。當她在舞台用盡所有的氣力去唱每一句音符,自己的呼吸也不其然跟隨抽搐;當她倒下的那一刻,呼吸也跟隨突如其來的驚嚇所停頓了。

在這兩段影像的構圖和配樂實在配合得天衣無縫,觸動了人的內心。

延伸閱讀:
羅展鳳映畫音樂隨筆: 以光影聲色書寫靈魂:奇斯洛夫斯基x普列斯納

2006-08-30

Scratch


dosss 看擺 DJ Shadow 有點意難平,說道:『平時大談如何熱愛hip hop熱愛音樂的那班達人都去了那里?』

我想那班「達人」對於 Hip Hop 的可能定義僅止於外表及型像而已。對於他們,Hip Hop 的定義就是穿 ape 的 XXL、用右 45 度微微向上帶 cap 帽、一「秋」 bling bling 頸鏈、再加對 Gravis 或 TK 氏推介的波鞋。Hip Hop 對於他們可能只是用來跳的,跟跳 Jazz、跳巴西戰舞沒有分別,當然更加跟 B-boy 無關。至於 DJ Shadow 是否在玩 Hip Hop、在玩甚麼類型的 Hip Hop、是否在 scratching、又或者當代 graffiti 是來自費城或 NYC 還是九龍城、又或者 break dance 和 MC 有沒有關係、又或者甚麼是 old school,甚麼是 new school。who cares!

其實,我都也只是 Hip Hop 的外行人。不過如要知道多點有關 Hip Hop 的東西,我認為《嘻哈美國》是一本很好的對於美國嘻哈文化了解的入門。如果可以看看《Scratch》這部電影或者應該說是一部關於 scratch 是紀錄片,則效果更佳。

Scratch

固名思義,《Scratch》是一部關於 scratch 的電影/紀錄片。開明正宗講 scratch,導演 Doug Pray 找來很多在 Hip Hop 和 scratch 這方面的重量級人馬來細說其詳,有「歷史」人物 Afrika Bambaataa、Jazzy Jay、and Grand Mixer DXT;亦有訪問了當今 Hip Hop 和 scratch 的至尊 DJ Q-bert、DJ Shadow、Mix Master Mike、Cut Chemist,問他們對於 turntabalism 的見解。

Grand Mixer DXT 和 Grand Wizard Theo

一眾 DJ 們也不約而同說,1984年 Grand Mixer DXT 和 Herbie Hancock 在 Grammy Adwards 所玩的 Rock-it 就是影響他們進入scratch 的世界啟蒙。 被譽為 The pioneer of the Scratch的 Grand Wizard Theo said 除了說 "I should get a dollar every time someone scratches a record onto another record." 還鄭重地說了很多人對於 Hip Hop 的誤解,他說 "A lot of people get rap and hip hop mixed-up, its two totally different things. when you say rap, you're saying a MC and DJ. When you say Hip Hop, you're saying graffiti, breakdance, DJ, MC, the way you dress, the way you talk, all element into one, and thats hip hop" 哈,我也相信很多人把 hip hop 混淆了。

DJ Q-bert - the king of scratch

講 scratch 怎能少得 DJ Q-bert,在《Scratch》內除了可見到他對 scratch 的看法和他精湛的 scratching;更有他那可同時容納四人同時「jam」scratching 的大「廚」房、千幾二千呎的大屋和很多 MARS-1 的收藏品。在《Scratch》的 disc 2,更有 DJ Q-bert 由 baby scratch 開始教你 scratching。

DJ Shadow - the King of Digging

眾所周知 DJ Shadow 的 sampling 與眾不同,皆因他一天到晚躲在唱片店 digging。所謂寶物尋歸底,唱片店老板見他日來夜來,終於開放了很少讓「外人」進入的地庫給 DJ Shadow,要知道這個地庫儲藏了數以十萬的唱片!而且"most of them are nearly untouch" 在《Scratch》內,DJ Shadow 就坐在這個地庫,坐在這個十多萬張唱片傍如數家珍,說他小時候如何用錄音帶作 mix-tape,如何如何、為什為什要找出獨特的 sampling...

《Scratch》的內容實在太豐富還有 Mix Master Mike、Cut Chemist、 Z-Trip、The X-Ecutioners、Afrika Bambaataa、Jazzy Jay、Gang Starr 的 DJ Premier、Rob Swift、DJ Swamp、DJ Krush、Skratchcon 2000、DMC U.S. Finals 的片段。《Scratch》實在是一部喜歡 hip hop、scratch、DJing 必看的電影/紀錄片。

延伸閱讀:
Scratch official web site www.scratchmovie.com

2006-08-29

偷拍、消費和性別歧視

偷拍
從來在「私人地方」偷拍也是不可以的。在泳池的更衣室不可以、在健身室的更衣室不可以、在後台更衣室也是不可以!

不去消費就夠了?

當然,我們不應,亦無須去為便利而「消費」。但是否不去消費就夠了?

其實在整件事,所有香港人已經「去」和「給」消費了。走去買的當然消費了;去八掛的是消費了;但我們為偷拍事件而討論,也是已經給消費了。我發覺我們是無發避免不去消費這件事。

性別歧視

就 N 在香港仔公國所說『請婦團不要混淆視聽,偷拍gillian同侮辱女性無關反而係侮辱唔少男性,因為sell得證明好多男性下賤』。我有一個想法,偷拍確實跟侮辱「女性」無關,難道偷拍「男性」就不是侮辱嗎?偷拍本身就是不當的行為,強說侮辱「女性」,實是是一種女性對女性的性別歧視。我們可以說便利的行為是侮辱鍾欣桐,但發展成侮辱「女性」就有點不對。再「政治正確」一點,強調「男性下賤」,也是一種性別歧視。買便利的男性下賤;買便利的女性也下賤。大概不應只說是男性才「下賤」或通常是下賤男性買便利的比下賤的女性多。

延伸閱讀:
香港仔公國 - 不消費就可以了
港燦筆記 - 壹級刊物

2006-08-27

拯救天星碼頭


作為一個土身土長的香港人,不論可否保留天星碼頭及其鐘樓,我們是要走出來的。

我們已經失去了一個維港,我找不到一個可以再失去天星碼頭的借口。天星碼頭是香港人的集體經歷;是我們的爸爸媽媽的集體經歷,也是訪港旅客的集體經歷。我們已經失去了一個維港;我們已經失去了一個老襯亭;我們已經失去了廣東道舊警處傍的綠樹林蔭。如今,我們將會失去具包浩斯特色的灣仔舊街市、天星碼頭、皇后碼頭。炮台山的油街建築群待售,我們將會失去具現代主義色彩的好幾座五六十年代建築物。座落荷李活道的香港舊警處建築群,亦將因為外判和發展旅遊業而會面目全非...

近年來的香港的城市發展令人髮指,就如胡恩威的書所說城市規劃只為了-「消滅香港」!

請簽名,支持拯救天星碼頭鐘樓簽名運動及天星專題故事討論會。http://www.project-see.net

延伸閱讀:
SEE Network - project-see.net
ShenV Dreamworld - 落難皇后與天星
電子明周 - 消失中的 天星碼頭
潘國靈 - 城市批判﹕消滅城市規劃貪奸蠢
曾家輝 - 市區重建 特色漸失 香港風格何處尋
胡恩威 - 城市規劃只為了 - 消滅香港
我們的天星 - www.ourstarferry.net
Cosine Inn 餘弦棧 - 一切從天星說起.之一

2006-08-08

DJ Shadow live in Hong Kong

capture from djshadow.com

先是錯過了十年前 DJ Shadow 和 DJ Krush 一同來香港的演出;後是2003年的沙士,令搞手也不敢讓 DJ Shadow 來港;再是幾天前那個「打不成」的颱風,卻令 DJ Shadow 在新加坡滯留。DJ Shadow 一而再 delay 了來港演出,身為忠實「粉絲」,對於今次 DJ Shadow 再來,實在引頸以待。正如軟硬所講,今次真是 delay no more。

在「看」DJ Shadow 的之前,在家中不段重溫 2004 年的 Live DVD〈In Tune And On Time〉作為熱身。初時知道 DJ Shadow 在西港城在秀,還有點錯愕:那大舞台餐廳平常不是用作擺酒、跳茶舞的嗎?但當走進人頭湧湧的場地後,反而被那高高的三角形屋頂和紅磚牆所吸引,反而有點像去了一所在 suburbia 的 warehouse。

看見台上唱盤和器材的 setup,基本上跟〈In Tune And On Time〉DVD 內的一樣,只是多了一部麥金塔 macbook。原來 Josh 很喜歡說話,玩了好幾首曲目就會放下 headphone,拿起 microphone 跟大家講話。在音樂上 DJ Shadow 當然是完美無瑕的,每當看到 Josh 全神貫注地打碟,加上揚聲器送出 Mutual Slump、Napalm Brain / Scatter Brain、six days、Fixed Income、You Can't Go Home Again 時身體總是不由自主地擺動。

最喜歡的就是 Josh 演出 Organ Donor 的時候,我特地走到最近舞台的位置,就是要看看 Josh 如何玩耍那個儲存了 Organ Donor 的 drum sampling 的 MPC Sampler。

今次 DJ Shadow 的演出令人最有意外收穫的,可算是其豐富的視覺效果。正如 Josh 在〈In Tune And On Time〉開場時說要給大家一個cinematheque experience。據在場的 crew 所說,當晚的兩大背投螢幕,總共用了四台投射器來做出變化多端的視覺效果。

看來 DJ Shadow 的 featuring VJ 十分勤力,做了很多 preparation。有諷刺美國總統喬治布殊的動畫,也有很多和戰爭有關的畫面,看來 DJ Shadow 是反對戰爭和喬治布殊;有跟隨著節拍,不斷變色的鮮花;有永遠在團團轉地跑步的機械人;永遠「loop 死」的假人射擊;The Number Song 不斷的在重複和重疊數字。

也有一些來自音樂錄像的片段,好像由 Ben Stokes 操刀的 Mashing of the motorway 和 Walkie Talkie;來自 Jonathan's Glazer 的 Rabbit in your head,Josh 把 tempo 推快了很多,差點聽不出來,錄像也加了些效果,並不是原原本本地重播出來。

MC Latteef 的確是另一高潮所在,但個人不太喜歡 song base 的 DJ Shadow。但 MC Latteef 確是很會攪氣氛,常叫台下觀眾 make some noise,又叫台下觀眾你一句我一句,大叫 break it down!

高漲的氣氛就以 Midnight in a Perfect World 在終結,visual 用上橙黃色作背景,加上慢慢流動的液體構成美麗的圖畫。散場時間剛好是午夜十二時正。

在 Youtube 找到以下用真樂器玩的 Building Steam With a Grain of Salt 和 Changeling,看來是一班學生的自作業,很有趣。

The Shadow Percussion Project by Brain Udelhofen

2006-07-04

給我一片 Spiritualized

抱恙?未癒。

每次食藥,每次拿起那一片錫紙包裝的藥丸也會想起 Spiritualized 的 Ladies and Gentlemen We Are Floating in Space 那個仿照成藥包裝的唱片封面。還有一系列以藥丸作題材的細碟封面(朋友在旅英期間買了以上細碟,令我羨慕不已)。

藥丸封面細碟還未算大玩特玩。Spiritualized 當年更推出了一款六百大元的初回限量錫紙藥丸(CD)包裝。跟我們平常的藥丸包裝一樣,就把 12 張 CD 仿照藥丸封在錫紙包裝裡,再加上仿似成藥的「使用說明」,仿真度極高。


以上極之破格的唱片封面全由 Farrow Design 所設計。而 Farrow Design 就是大名鼎鼎,曾經為 Pet Shop Boys 設計一系列封面的大師 Mark Farrow。

2006-06-29

Keane 青蛙變王子


來自英國 Sussex 巿 Battle 小鎮的三人組合 Keane,其首張大碟《Hopes and Fears》於 2004 年成為英國銷量第二位,更在全球大賣五百萬張唱片。《Hopes and Fears》內的〈Somewhere Only We Know〉, 〈This Is The Last Time〉,〈Everybody's Changing〉,〈Bedshaped〉也是成功打入英國細碟榜,唱得街知街巷聞。

《Hopes and Fears》的成功對於 Keane 來說當然是很大的壓力,而作為 Keane 的樂迷對於其第二張大碟亦抱很大的期望。《Under The Iron Sea》並沒有令人失望,鋼琴依然鏗鏘、旋律依然優美、主音 Tom Chaplin 的聲音依然溫柔,《Under The Iron Sea》大有衝破第一張大碟銷量之勢。


《Under The Iron Sea 》的第一張single - Atlantic 跟其找來 Trainspotting 導演 Danny Boyle (竟然攪錯是作者 Irvine Welsh) 為所拍攝的 MV 同樣帶來了一股沉重、陰暗的intro,似乎要向聽眾說:「我們不再是的小朋友,也不是一支one ablum hit的樂隊」


第二張 single〈Is It Any Wonder?〉更是令人耳目一新,乍聽以為是 U2 在 Achtung Baby 內的 Zoo Station,Tim Rice-Oxley 的 Synthesizer 教人不敢相這不是電吉他的effect。 Keane 為 U2 的 tour 作暖場時曾說,他們深受 U2 的音樂所影響,當中更以 Achtung Baby 的影響最大。難道〈Is It Any Wonder?〉是一首向 U2 致敬的作品?

〈Nothing in My Way〉、〈Bad Dream〉回到 Keane 的招牌曲式,很「耐」人尋味。〈Leaving So Soon?〉、〈Put It Behind You〉、〈Crystal Ball〉全是節奏爽快加上流行 melody 的大熱作品,如拿來作細碟,看來必定可以上榜!充滿完美 Ballad 元素的〈Hamburg Song〉,以 electric organ 開始再加上 Tom Chaplin 和純鋼琴的深情演譯,勢將成為其演唱會的encore首選。

一首〈Frog Prince〉是童話還是 Keane 的心聲?是王子變青蛙還是青蛙變王子?在流麗的歌聲和音樂中,看來 Keane 要說他們坐上英國樂檀寶座的日子不遠矣。

"Soon, someone will put a spell on you..."


延伸閱讀:
D小調: Keane - Under The Iron Sea
Keane @ MySpace: http://www.myspace.com/keane
Wikipedia: Keane
Pitchforkmedia: Keane: Under the Iron Sea review
BBC: Rock & Alt Revice - Keane, Under The Iron Sea
Amazon UK: Under the Iron Sea

2006-06-26

Fake Plastic Trees

在幾年前的聖誕節前夕,走過旺角的花園街,在熱鬧的花墟看看聖誕花和裝飾。當走到一家買聖誕樹的店舖,有一對外籍母女在購物。那可愛的小女孩指著她面前一棵聖誕樹,驚訝地說了一聲 “it's plastic!”。

我跟女朋來了一個好奇的眼神對望,覺得很有趣,奇怪小女孩為什麼對那棵聖誕樹那麼驚訝,塑膠造的聖誕樹有甚麼出奇呢。但想深一層,塑膠造的聖誕樹可來在外國是不甚流行的。家家戶戶的後花園也可能有一棵大松樹,走到郊外,也可能隨便可以弄棵回來。外籍小女孩在香港看到塑膠造的聖誕樹當然覺得出奇。

我們這些在石屎森林(concrete jungle)長大的「城市人」,對塑膠造聖誕樹,見怪不怪,反而看到散發出松柏樹的氣味的真樹才覺奇怪呢。當下發現,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 "fake plastic earth":我們身傍所種植的不是有生命的植物,而是 "town full of rubber plants";花店買的,不再是有花有葉的「花草樹木」, 而是"fake chinese rubber plant";穿的不是皮鞋,不再是用皮革造成的「鞋」,而是"plastic shoes";我們坐的椅子,不再是用木造成的「椅」,而是"plastic chair";我們所食的通通是即食麵、罐頭食物、汽水等的 "fake food"。生活在一個 "fake plastic earth" 的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甚麼是大自然、甚麼是食物、甚麼是生活。

Radiohead 的一首〈fake plastic tree〉,竟然道出這個社會現象,一個人們活在其中而沒有反省的現實。如果連人纇最基本的愛,也是 "Fake Plastic Love",愛在虛擬的網絡世界,又或者是虛假如塑膠般不真實的愛;人的肉身也是 "a cracked polystyrene man",用 PAAG 建成虛擬的胸,用人造的塑膠建成虛擬的鼻樑。一切也不是從大自然而來的智慧,而已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當人們習慣了虛假的東西,再不會分辨「真」與「假」,那到底甚麼才是「真」。到底人纇會「進化」到一個怎麼樣的境地,還是要「退化」到一個怎麼樣的狀態。


Radiohead - Fake Plastic Trees

Her Green plastic watering can
For her fake chinese rubber plant
In the fake plastic earth.
That she bought from a rubber man
In a town full of rubber plants.
to get rid of itself.
And It Wears Her Out, it wears her out
It wears her out, it wears her out.

She lives with a broken man
A cracked polystyrene man
Who just crumbles and burns.
He used to do surgery
For girls in the eighties
But gravity always wins.
And It Wears Him Out, it wears him out
It wears him out, it wears him out.

She looks like the real thing
She tastes like the real thing

But I can't help the feeling
I could blow through the ceiling
If I just turn and run
And It Wears Me Out, it wears me out
It wears me out, it wears me out.

And if I could BE who you wanted
If I could BE who you wanted,
All the time, all the time, ohhh... ohh...

2006-06-22

Northern Picture Library


看到「未來不是掌握在我手中」寫 Northern Picture Library,於是又把這 93 年誕生的《Alaska》拿出來再聽了幾遍。單單是〈Into The Ether〉和〈Catholic Easter Colours〉已經要重播、重播、再重播了。

傳奇的由主唱兼吉他手 Bobby Wratten 帶領著情人 Annemari Davies 離開 the Field Mice 和 Sarah Records,在 92 年走到 Vinyl Japan 打開新的一頁,加上鼓手 Mark Dobson 組成了 Northern Picture Library,其後又再回到 Sarah Records。Annemari Davies 的社交恐懼症,使 Northern Picture Library 無法作現場演出和為唱片作宣傳;眾團員受情緒低落、酒精和藥物所困擾;Bobby Wratten 和 Annemari Davies 的分手;Mark Dobson 沉淪於安眠藥和精神抑鬱藥,Northern Picture Library 在 94 年終告解散。 Bobby Wratten 和 Mark Dobson 在復原過後,再組成 Trembling Blue Star 在 Sarah Records 的創辦人之一 Matt Haynes 所開設的新廠牌 Shinkansen,再度出發。去年 LTM 把《Alaska》再度重發行。

雖然已經把《Alaska》抄到 ipod,但是因為《Alaska》裡的樂章是無間斷地一首接著一首的,在兩首音樂之間,仍有過場的背景音樂,所以用 ipod 來聽,便會有留有一段空白,感覺不好了,要聽 CD 才全神。

〈Into The Ether〉只用了結他,已經唱出了優美、浪漫、飄逸的歌聲,「不食人間煙火」的 Annemari Davies 躲在遠處輕輕地伴隨著那電子聲效弄出來的風聲作伴唱,像要帶我遊遍冰冷的阿拉斯加。從來自阿拉斯加的風聲再來到〈Catholic Easter Colours〉清爽的結他足以輕輕地把所有的苦惱掃走,不要忘記 Bob Wratten 那愉快、?柔的聲音和後段那活潑可愛的鋼琴伴奏。跳過陰森恐怖的〈Glitter Spheres〉,是由 Annemari Davies 唱出的〈Insecure〉,像躲在教堂內那不讓他人看到的暗角裡訴說心聲。〈Dreams And Stars And Sleep〉是一首很 ambient 的樂章,猶如置身於黑夜裡的大草原,在輕柔的星光下、在小綿羊的陪伴下造夢。〈Lucky〉終於令人放輕鬆,再上路。到了〈L.S.D.Icing〉又帶領人們跳進充滿迷幻藥的水池裡暢泳。〈Truly Madly Deeply〉可算最令人心窩的樂章,由傷感的鋼琴獨奏開始,每當 Bob Wratten 唱出「I love you,I love you,Truly Madly Deeply」心裡已經酸溜溜了,再加上有如 Cocteau Twins 般憂傷的聲效和 Annemari Davies 那天使般的和唱,更要把我的心掉進無底的深潭。〈Isn't It Time You Faced The Truth?〉就是 Bob Wratten 柔情似水的情歌。至於〈Skylight〉,簡單、清爽的結他,伴著溫柔提琴,加上輕柔的女聲,結構出完美的三重奏。〈Of Traffic And Ticking〉滴滴答聲答的鐘聲,是 Bob Wratten 和 Annemari Davies 牽著手走進教堂的腳步聲;還是他倆步向分手的倒數呢。〈Lucky (Reprise)〉把輕鬆上路〈Lucky〉變成了純鋼琴版本 - Lovely!

據 Bob Wratten 所說在 Northern Picture Library 時期的他正受 Talk Talk, Codeine, Phil Ochs, Yo La Tengo, Brian Eno 和一眾 ambient 跳舞音樂所影響。怪不得《Alaska》所包含音樂和情感也十分豐富。NME 的 Mark Sutherland 曾把《Alaska》喻為在世上最美麗的樂章『state of the art, post-ambient electropoppers who write some of the most beautiful songs in existence』。這形容十分貼切,Northern Picture Library 就是最好、最美的音樂。

延伸閱讀:
未來不是掌握在我手中: Northern Picture Library / Alaska
galeer(嘎荔兒)的網路日誌: 北方圖畫館在阿拉斯加
LTM record: Northern Picture Library Discography
LTM record: Northern Picture Library Biography

2006-06-15

星巴克,你又贏了!


自己一向也是星巴克的擁躉,我當然不是那些每日買廿幾元杯 Tall Latte 的富貴人家,我只是買星巴克的咖啡豆回 office,用 clone filter 沖來飲。

我十分喜歡星巴克的印尼蘇門答臘(Sumatra)咖啡,可能就是因為『它的味道豐厚且帶甜,酸度極低,濃郁的味道會在的口腔內徘徊流連。』

早兩天到星巴克「入貨」,發現了星巴克舉辦了為印尼地震賑災的活動。顧客凡買「蘇門答臘」或者「蘇拉維西」的印尼咖啡,星巴克會捐出10%收入作為救災用途。雖然從來也買 Sumatra,但當知道可為地震災民盡分綿力,再加上早前也在公司內捐了點錢給印尼地震,以表關心。因此這次的咖啡特別有意義。

曾經因為很多星巴克的負面消息,而懷疑自己應否支持星巴克,還是應該選購有 Trade Fair 或者 Rainforest Alliance 認證的咖啡。姑勿論星巴克的活動只是公關動作或者是真的為賑災而捐錢,說到底也是一件好事。

註:〈星巴克,你贏了〉是孔少林於6月9日在《信報》所寫的文章

延伸閱讀:
明報: 星巴克歎咖啡 不忘印尼賑災
華盛頓觀察: 美國私有企業救災"有私心"
星巴克: 星巴克社會公民責任
Indonesain Earthquake: How to Help
Fari Trade: http://www.fairtrade.org.uk
Rainforest Alliance: http://www.rainforest-alliance.org

2006-06-14

Cesaria Evora @ 黑麥

在2000年獲得格林美獎的《cafe atlantico》

今日相約了朋友在金鍾的黑麥食午飯,比起其他地區的黑麥,金鍾店子的面積實在很細,只有三張餐桌,只可以容納十一二人。Set lunch 豐富而健康,有 home made 麥飽、新鮮的甘荀湯、西芹腰豆沙拉、素火腿珍珠荀炒西蘭花、粟米五穀飯,份量尚算適中。

黑麥的店子雖然細小,但地方卻倒令人relax,皆因今天店內播放著非洲「赤足歌后」Cesaria Evora 的唱片。Cesaria Evora 在演唱時的確十分 relax,記得在 2003 年的藝術節看她的演出,隨了赤著腳在文化中心音樂聽的舞台上載歌載舞外,她更會優閒地坐下來,慢慢地下拿出一根香煙,在眾目睽睽之下點起火,然後慢條斯理地、深深地吸了一口又一口的香煙,在享受完她那根「銷魂煙」後才再唱下去。

Cesaria Evora 於1941年生於西非維德角群島(Cape Verde)的明德洛(Mindelo),但她在1988年才灌錄她的首張唱片《La Diva aux pieds nus》,在同年的十月才舉行她的首個演唱會,開始引起國際的注意。在1990年再推出第二張唱片《Distino di Belita》,再引起大眾傳媒的注意。其後,她不斷到世界各地演出,數度獲得格林美提名,終於在2000年獲得格林美獎和法國音樂獎。

Cesaria Evora 的音樂流露著原始的草原味道,帶點感傷,又帶點抒情歌曲,其風格被稱為 morna。可能因為維德角群島曾被葡萄牙所統治,morna 的風格跟 fado 有點相似,也有人認為 fado 和 morna 是來自同一的源頭。

延伸閱讀:
Cesaria Evora - Folk singer
http://www.caboverde.com

2006-06-11

充滿驚喜的 Four Tet in Concert


05年 Four Tet 走訪了台灣、澳門、深圳,但香港卻過門不入。今年竟然突如「奇」來,實興奮莫名。實在是要多謝 Love da Records 請到他來。

平常聽 Four Tet 的時候也是在沙發上,把他當在很 laid-back、很有節拍的電子音樂,或者 chill-out 來聽。沒想到現場演出的 Four Tet,用了兩台 lapttop、兩部 effect 和 mixer 所造出的音樂是如此 groovy、又如此 up beat。

這是從 youtude 找到由 hkclubbing 所拍的片段
Kieran Hebden(aka. Four Tet )的演出,由他在香港的馬路上採摘的交通燈 sample 開始,再配上 funky 的 looping,就如他為其他樂手所泡製的remix 一樣多姿多采。雖然 Kieran Hebden 偶爾弄出一些很刺耳的電子聲,但每當些那重型的drum loop,又或者是很 DJ Shadow 味道的 drum loop 和拼貼,卻把一切的不安都抵銷了。因為身體已然不由自主地起舞。

當聽到 Kieran Hebden 玩出來自 Rounds 的 hands,竟然令我幻想自己在聽 Autechre 的 EP7,那種抽象的片段和ambient的意境,可不是任何人可以輕易掌握。再來的 Smile around the face,那多層次的拼貼技巧,再加上無窮無盡的 echo 和 effect。

當接近尾聲時,在 Kieran Hebden 玩弄了那零碎的聲音良久後,正式進入了 As Serious As Your Life,不段重複的 effect,加上酒精的刺激,令人進入了忘我的境界,這當然是安坐家中所不能感受的。Kieran Hebden演出令人十分滿意,而且他沒有架子,在完場後還為樂迷拍照和簽名。可惜,我沒有帶相機。

後記:
漏了說,來新加坡的暖埸嘉賓 DJ Cherry。

DJ Cherry 出奇地打了一些很不「正常」的電子音樂,她竟然打了 EMF 的 Unbelievable 和 KLF 的 3 a.m. Eternal。兩首也是90年代初的經典,都是我中學時期在 roller場「蒲」的時候,經常「點唱」的「飲歌」。當晚竟然在再重遇兩首「金曲」,實在令人充滿驚喜。當晚 DJ Cherry 還打了 bjork 的 all is full of love 和kraftwerk 的 the model 呢。

不過平心而論 DJ Cherry 的 DJ set 給人很「雜」的感覺,而且跟 four tet 有點格格不入。

來自 Rounds 的 My Angel Rocks Back & Forth 十分九有趣動畫

Smile Around the Face 就是要我們如此: move your body!

延伸閱讀:
hkclubbing.com: Four Tet in Concert @ Pi
Four Tet: Offcial Web Site
Four Tet: Domaino Record
未來不是掌握在我手中: Four Tet @ the wall 6/8 (台灣)
袁智聰的唱片箱: Four Tet與我輾轉反側
thedemos: Four Tet 的as serious as his live

2006-06-09

Exit Music vs Exit Music


聽過 Tribute to Radiohead 的雜錦 - Exit Music: Songs for Radio Heads,感覺不是味兒。可能是 Thom Yorke 的聲音太過先入為主,又或者是「原著」太好的關係,這張雜錦不論是人聲或音樂的編排上總是給人很「雜」的感覺。


以 Exit Music 為題,反而令我想起 2005 年來過香港藝術節的 Brad Mehldau。Brad Mehldau 是爵士鋼琴家,除了因為他玩爵士的手法跟 Kieth Jarret 十分相似之外,最把我吸引到的,就是他改編了兩首 Radiohead 的音樂。

Brad Mehldau 把 Exit Music (For a Film) 改為一首Jazz Trio 的即興作品,又把 Paranoid Android 改編成一首+。據說他在現場演繹鋼琴版的 Paranoid Android 時,在場的聽眾還意為他在彈巴哈的變奏。至於他的 Exit Music 版本,由慢慢鋼琴 solo 開始,再配合即興的 double bass 和 drum 進入主調,Brad Mehldau 簡直把 Exit Music (For a Film) 提昇到另一個層次。

*鳴謝:
PK_日記特地播了收錄在《live in tokyo》的 Paranoid Android 純鋼琴的 solo 版本,全長 19:29。

延伸閱讀:
Brad Mehldau: www.bradmehldau.com
PK_日記: 十年
馬其發: 碟評影評
黃志淙: 踩著鋼線而來 REGINA CARTER BRAD MEHLDAU


2006-06-08

一張來自阿根廷從來沒有電影的存在的原聲大碟



一位愛好音樂和電影的同事從在阿根廷公幹回來,除了帶著一身伊瓜蘇大瀑布的水花和廿七小時的機倉後遺症之外,更帶了一張從阿根廷的唱片店買的「原聲大碟」- El silencio de las cosas。

同事說,阿根廷那唱片店的「靚女」特地向他介紹了這有趣的「原聲大碟」。「靚女」說這張「原聲大碟」純粹是一個概念,電影是不存在的...大概是音樂人 Juan Stewart 的攪作...。El silencio de las cosas 的英文意譯是 the silence of the things,看來是一張很 ambient 的唱片。

整張唱片的氣氛十分統一,感覺怡人,的確像一張電影原聲。整張唱片貫穿了 Mogwai 式的post-rock,也有點 brian eno 在 music for aiports 那種簡約的電子氣氛,慢條斯理的步伐也令人想起竇唯的《鏡花緣記》和《八段錦》。聽下去,感覺像一幅美麗的圖畫,又好像一杯清純的礦泉水,沒有雜質,但有令人心曠神怡的養份。

這張 El silencio de las cosas 給人的聆聽經驗十分有趣,聽起來的可以是一張某某日本青春導演的原聲大碟;又可以是下一張儉德大廈的唱片;又或者是 World's end Girfriend 的 side project。反而沒有太多阿根廷的汗水和色彩。

延伸閱讀:
Velvet Rock Mine: JUAN STEWART: EL SILENCIO DE LAS COSAS
Global-Art.com: Juan Stewart - El Silencio de las Cosas
escribir d musik es = q bailar s-arquitectura: silence

2006-05-29

誰是崔健?


作為崔健的死硬樂迷,我認為一個喜歡音樂而又懂中文的華人是不能不聽崔健的!

KokDamon 說他作了一個非正式的統計:
『-52.4% 的香港人不懂誰是崔健;
-37.86% 的人以為"一無所有"是他唯一的唱片;
-另外,有不少人把他和韓劇演員或無線勁歌主持混作一談, 無話可說…』

看到他的非正式統計,十分心酸,其實我也暗自盤算過,結論可能更差呢!

其實,《一無所有》只是崔健/中國搖滾音樂的一個開端。打從在《紅旗下的蛋》開始,崔健的音樂其實已經走出了搖滾的範疇,如果硬要把崔健歸納為任何一種搖滾/音樂類型,似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現今崔健的音樂已經包含了不同的音樂的精髓,卻不是東拉西扯的原素。

我不敢說崔健是第一個把 drum n' bass 和搖滾放在一起的樂手,但是在98年的《無能的力量》,崔健的確把 drum n' bass 和 rock n' roll 結合得淋漓盡致。崔健的 drum n' bass 用的不是那一些 dj magazine 的現成 sample ,而是用上西式的鼓加上中式的「叮叮喳喳」用人手打造出來的 drumloop,聽開 photek 和 alec empire 的我卻因此「眼界大開」。

又。相信崔健不是第一個把 sampling 混進搖滾的中國樂手,但是在最新的《給你一點顏色》內,崔健的〈城市船夫〉卻 sample 了甘肅青海的傳統民歌,再加進猶如用傳統大鼓做成的 drumloop;在〈小城故事v21〉不但 sample 了鄧麗君的〈小城故事〉,更用配上 drum n' bass 的 looping。不能否認初聽這首〈小城故事v21〉的確聽得「目瞪口呆」。

如果不懂誰是崔健,確實令人惋惜。

延伸閱讀:
KokDamon: 很難很難, 很忘很得
Pinto Musica: 崔健最新專輯:"給你一點顏色" 正式上架!!

2006-05-25

從「巴士阿叔事件」看社會問題

「巴士阿叔事件」愈攪愈大,由最初的「理性討論」,發展成不同的惡搞版本。在笑過、惡搞過之後。其實發覺從「巴士阿叔事件」這問題,多少看到一些社會問題:

一、香港人喜歡把公共場所當作私人空間,而且不顧及他人的感受。

二、香港人在自己的權利被侵犯的時候,往往忍氣吞聲、抱著大事化小的心態對待。

三、香港人實在自私,沒有人挺身而出,只會做縮頭烏龜。阿叔自己被警員帶走時更大大聲話-「沒有人會出來開聲嫁,唔洗返歸咩!」

可見阿叔不但「恃老賣老」,他簡直對香港人的心態瞭如指掌。當然啦,大家也飲香港水大......


延伸閱讀:
港燦筆記: 阿叔於巴士上爆粗
MO’s view reborn: 巴士阿叔(一):文化問題
I Love You Boyz: 惡搞版
Youtube 上的不同惡搞版本

2006-05-24

崔健 live in Hong Kong


哎呀!

為什麼在星期三呢?為什麼是 Hard Rock 呢?

上回已經 miss了廣州的演唱會,北京那場更加不用說,今回不能再錯過了!

上一回看崔健,是幾年前藝術節的《給你一點顏色》,當時《給你一點顏色》的大碟還在製作中。當崔健叫台下的觀眾上台,我更跑了上去...

還記得,在回歸前在伊館那場,當崔健玩《寬容》那一曲,吹奏著他那小號的時候,那音樂的感染力和漲力,簡直令我畢生難忘。

的確「一晃十年,一晃又十年,太令人驚心」。

消息來自:
記憶回收筒 - 明天我要聽崔健啦

2006-05-23

春光乍洩康城十週年紀念限量典藏版

春光詐騙,六合一
1. 「春光乍洩」宇宙版雙 DVD︰勁 HD (但又不是 HD DVD)全新畫面格硬調色、全新大混音五一黃金聲道;全球首度曝光(之前未晒);今次見係你特登收錄國際版精彩預告

2. 「攝氏零下十幾廿度、春光現完再現 - 左輯右輯製作特輯」

3. 十週年別注版「春光乍洩」24-beat 原聲大碟首度加插片中 [黎耀輝、何寶榮] 深情對白。黎耀輝:「不如你......俾晒0的錢我。」

4. 原裝 made in 康城版海報「春光乍洩」re-union 雙海報及「攝氏零下十度、春光現完再現」明信片(一套八款,款款新鮮,其中包括從未曝光,但係大家都見過的珍藏劇照)

5. 「愛到底」Boxer (內褲) 乙條

6. 電影原裝老番可一不可再「布宜諾斯伊瓜蘇瀑布」走馬燈,真係會走的,可按此觀看片段

問過澤東,今次略你港幣八百八十大元
限量二零四六套
訂購請電:二三六一三一一一

春光乍洩康城十週年紀念限量典藏版:
http://www.jettone.net/happytogether/
Yesasia Global: 春光乍洩 - 康城十週年紀念版圖像
Yesasia US: 春光乍洩 - 康城十週年紀念版產品資料

2006-05-22

Groove Armada - At the River


星期天,整天下雨,唯有躲在家中聽歌。laid back 的心情,最適合聽 chill-out 音樂。其實個人來說不太喜歡 chill-out 這個 term。

人稱「King Of Chill-Out」的 Groove Armada 當年憑一曲 "At the River",乘 Ibiza 熱潮,橫掃歐洲。來自大碟 Vertigo 的 "At the River",據說曾多次被收進 cafe de Mar 一類的 chill-out 合輯。姑勿論 chill-out 與否,"At the River" 的旋律確實十分好聽,sample 了 Patti Page 的 "Old Cape Cod"、用上伸縮喇叭漫不經心地奏出 laid back 的旋律,怪不得 "At the River" 流露著濃厚的五六十年代氣息。

2006-05-18

Mac in Black


Apple 終於推出 ibook 的更新版本 macbook。

朋友曾預言:「Apple 的 packing已經開始轉用黑色,Apple推出黑色的 ibook 是遲早的事。」果然給他言中。

有人把黑色的 macbook 稱為「黑魂」,是 macbook 最貴的model,賣 $11700。同樣 config、同樣是 2.0G Intel core Duo,大家也是 SuperDrive、也是 13.3" widescreen display,但白色的 macbook 只賣 $10200, 跟「黑魂」相差 $1500,其分別只是顏色、相差 20GB 的 Harddisk 容量 (分別是 80GB 和 60GB), 「黑魂」似乎不太值。個人認為賣 $8600、1.83GHz、60GB Harddisk 的白色macbook 最經濟,當然ComboDrive 的確不合時。

黑色的「黑魂」macbook,實在十分吸引,但價錢略貴。我估計/希望在幾個月後 Apple 會推出 1.83GHz的「黑魂」,不用心急。

延伸閱讀:
Apple Store: Macbook
Engadget: Hands on with the Apple Macbook
MacGrass: 黑白雙煞 MacBook 登場
Apple Insider: Up close and personal with Apple's MacBook

2006-05-16

Forever Young by Youth Group


久不久會在星期六的早上看明珠台,看的是 ABC Asia Pacific 的「樂人型地」。其實美國的主流音樂不太合口味,但看看人家的 music video,卻是有心思、有制作,好看。而且,偶有佳作。最近就看到極好看,又極好聽的好歌!

來自澳洲的 Youth Group 重玩了八十年代組合 Alphaville 的 Forever Young,怪不得朋友說這個版本很 frente! 我卻認為十分似 U2 的 With or Without You,由 intro、bass 和 chord 也有九成似!Forever Young 的音樂錄像的片段是來自七十年代的 skateboard championships,這個清新可人、青春無限的版本,本來已經十分吸引。再加一班精力旺盛的 retro 青少年在「踩板」。Forever Young 的題目更令人覺得可貴。

青春無限當然不限於這 music video,原來 Forever Young 在 OC 的第三輯的第四和第十六集都曾出現。怪不得甚有印象!



forever young, i want to be forever young
do you really want to live forever, forever and ever>

2006-05-01

黑社會以和為貴

似乎杜琪峰亦逃不過第二集好不及第一集的宿命。

黑社會第二集 ─ 以和為貴,似乎未有好好利用第一集辛苦埋下的伏線。在第一集,眾人為搶龍頭棍而拚過你死我活,樂少的手下各人皆獨當一面,有勇、有謀、有義氣、有忠心。在第二集卻不復再,只有你殺我,我殺你的場面。

第二集的主線已經由搶龍頭棍轉而純粹為爭取做辦事人,眾人不再是「為阿公做事」。第一集所埋下的伏線,自然地在第二集用不著。在樂少留戀辦事人的身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辦事人不可以連任〉,其手下亦各有打算;Jimmy 仔為了做生意而做辦事人〈錢多人多,亦有鄧伯支持〉的前提下,二人之爭,其實是一面倒的。利用肢解、免治人肉再餵狗的血腥場面來表現Jimmy 仔一不做二不休的心理,似乎來得有點過火、太過露骨。

眾人的收場皆十分可憐。身為黑社會辦事人的樂少,眼見自己的兒子被踢入黑社會,自己竟不能幫上,在身心皆無能為力之際被手下出賣而打死,實在令人感到又無奈又可憐。


飛機為樂少打生打死,還以為樂少會在下次支持他做辦事人,其實只是他人的棋子,可憐。但在樂少死後,又不接受Jimmy 仔的「好意」,對於飛機來說又似乎是一種解脫。

林家棟本欲爭取做辦事人,但自知鬥不過樂少,只好又是為樂少打生打死,收場又是著草走佬,可憐。

林雪的戲份實在太少,只有三個 shot,可憐。

諷刺地的是 Jimmy 仔成為辦事人,最不想做黑社會,只想做生意的他,到頭來卻只是成了大陸公安的扯線公仔。 Jimmy 仔從來就是被欽點的辦事人,先是鄧伯,後來是大陸公安,似乎他為子女而做回正行的想法是不可能的。可見他知道太太有了身孕,亦笑不出來,可憐。

黑社會的配樂

原來是由羅大佑主理,在電影開首時交待黑社會歷史那沉重的鼓聲卻令人想起譚盾的臥虎藏龍、藝能山城組的阿基拉和鬼太鼓座的太鼓。

延伸閱讀:
Yahoo! 評論: 黑社會以和為貴(Election 2)
史丹利五: 黑社會 Election
Darth Mike Movie Record: 黑社會 2

2006-04-25

字花 Fleurs des Lettres


星期日。跟女友在劉健威的留家廚房飲茶。

望著玻璃窗外梁秉鈞那篇反轉了的鴛鴦,手裡夾著新鮮嫩滑的蝦餃,心裡卻在虎視眈眈那一口爽脆的春卷,還有那散發著荷葉香的珍珠雞。

拿著〈蘋果日報〉,在名采版內遊蕩,停泊在梁文道的專欄。說他的友人常邀請到他一些研討會、新書發佈會,有點自愧閱讀的時間不多,要多花點時間多讀些書...

還在參透梁文道在寫甚麼「字」、甚麼「花」的時候。

哎呀!

原來梁文道就在對面海星光行的商務開《字花》綻放儀式暨香港閱讀文化討論會!和李歐梵大談香港閱讀文化!更敬備茶點 !

在其後數小時,那130本《字花》已經...

《字花》
www.fleursdeslettres.com
留家廚房
yellowdoorkitchen.com.hk

2006-04-21

聽 ECM 穿 UNIQLO

自從發現 Uniqlo x ECM 這大新聞後,不但密切期待香港 Uniqlo 入貨,又拜託去台灣旅遊的朋友留意。誰知uniqlo在上星期已經入了貨,昨晚去到 Uniqlo 只餘下 Keith Jarrett Trio 的 At The Blue Note - The Complete Recordings,雖然有點失望,本來想買齊所有的 ECM,才79元一件!沒有吝嗇的理由吧!

不過,始終 Keith Jarrett 才是自己的心頭好,已經十分高興了。


Whisper Not 的封面明明是白色的,怎會換成怪異的啡色呢?

Berlin Contemporary Jazz Orchestra 的封面又明明不是 CYAN,奇怪!

Dave Holland Big Band 的 What Goes Around

Pat Metheny & Lyle Mays 的 As Falls Wichita, So Falls Wichita Falls

Keith Jarrett 的 The Melody At Night, With You

Michael Galasso 的 Scenes

伸延閱讀:
uniqlo: www.uniqlo.com
ECM Record: www.ecmrecords.com
shihlun / punctum: Uniqlo X ECM ?
littleoslo: Uniqlo x Lodown Tee

linkwith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