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城市規劃」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城市規劃」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07-08-29

High&Dry exhibition 31/08/2007

High & Dry 是一個多媒體展覽的名稱,由本地著名的藝術工作者、設計師、攝影師、電影工作者及音樂人組成以展示具香港本土特色的街市面貌。此展覽將於8月31日假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開幕,並開放予公眾參觀,費用全免,展出日期為2007年9月1日至9月30日。

街市
香港現時仍有十個濕街市, 主要供應新鮮食品及提供廉價的日常用品服務。正好對衡超級市場過份包裝的局面。總而言之, 傳統街市是由獨立的店主及小販管理, 有些甚至自六十年代營運至今。有些街市 (包括中環濕街市在內) 已營運超過100年 - 確實是朱羅紀年代至今的香港古蹟片段。

傳統街市使整個地區瀰漫著動感、活力及社區凝聚力。再者, 街市通常都是位處公眾範圍而非安置在一座樓宇內, 旨在使更多人們參予其中。街市除了成為本地及國際電影製作、攝影、音樂錄像及電視廣告提供高質素的佈景外, 也是遊客的必遊觀光點。《盜墓者羅拉第二集》及《火拚時速第二集》等電影均取材自本地街市, 使街市成為不可或缺的香港文化特色。

High & Dry 展覽會開放時間
由2007年9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
星期一至星期日
上什10時至下午6時

地點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香港西營盤西邊街36A後座

High & Dry 展覽會開幕 Party
星期五, 2007年8月31日
下午7 時至下午12 時

開幕 Party 的 DJ 陣容如下:
Simon Pang, Ray Dollars, Taku Hirayama, Totti, Romantic Eddie, MC Grey Goose

VJ 則有 Archetype 擔任

如欲查詢更多其他有關此項活動的詳情請到:
www.highanddry.com.hk

2007-02-21

初四啟市


每當農曆新年,商店通常也會在歲晚關門作息。店子的門外通常會貼上一張「恭賀新禧」的「告示」,以告知放假的長短和何時開市,是為香港農曆新年街上的特色之一。

從前印刷的海報不普遍,店子會找「寫大字」人為其寫上「告示」,「大字」都是字體端莊、氣定神閒,那些書法時而用上黑色的水墨,又或用上金色,也流行灑上金粉代替書法增添氣氛。除了找人寫,也有親自上陣,即席揮毫,或用毛筆墨水也有用上水筆,但字體少見往往難跟那寫慣「大字」的相比。當然,除銀行免費派發的印刷海報日漸普遍,商號也取其便利,草草在海報寫下「初四啟市」罷了。

每想到香港農曆新年好些街上仍然保留著這些特色,便令人擔心香港的近年的都市化、商場化要把本土的特色洗刷掉。試問在那些冷氣開放、年中無休的大型商場,有多少商店在歲晚作息?又有多少在門外貼上「大字」告示?香港的街道特色、節日特色是不是愈來愈少見?香港的大街小巷是不是正在給都市化、商場化所淹沒?為甚城規會總是立志破壞原有社區的運作,總是把利益輸送給大地產商而莽顧市民的感受?利東街絕對不是唯一的例子,中環的嘉咸街、卑利街、觀塘和衙前圍村在不遠的將來城規會和地產商的點心,眼見一個又一個具本土特色的地區要倒在推土機之下,難道香港真的要發展成 Fritz Lang 所描述的《大都會》?

2007-02-02

星期天,午時,利東街,盛世再現!



轉載自香港獨立媒體: H15超哥口諭:二月四日,午時,h15網絡重現!利東街購物許願!

二月九日是城規會審議市建局就利東街h15規劃申請的日子。換個簡單的講法,那是一個生死存亡之日,市建局的申請當天若獲城規會通過,劊子手推土機當晚便立即可以開動,把利東街中間的唐樓群鏟個清光!

大事當前,h15的街坊希望重現幾十年以來利東街車水馬龍的盛況。故他她們謹訂二月四日星期日,午時(約十一時至一時)時份,把一起生活幾十年的街坊舖戶都喚回利東街。屬商戶的就做些小買賣,屬居民街坊的便放放風箏拋拋寶碟,務求展現這社區原來的生命力。四方友好當然也歡迎親身來到利東街,感受感受這種貨真價實的社區網絡社區特色。

H15關注組正式宣傳稿:


城市規剖劃委員會訂於2月9日聆訊市建局的「掩耳盜鈴」利東街重建發展方案。

此次聆訊關係重大,決定市建局的「掩耳盜鈴」方案可否撤底摧毀整條利東街以興建商場、高層住宅及大型停車場。

適逢今個星期日(2月4日)立春,H15關注組誠邀各位舊街坊及關心利東街與香港市區重建的朋友、老師和同學齊集利東街上,一起寫下來年豬年有關利東街的祝願,貼到利東街上。到時並會有放風箏及拋祝願寶碟。

日期:2月4日(星期日)
時間:上午11時正
地點:利東街


請廣發此活動訊息給各方朋友、同學。謝謝。
今個星期日上午利東街見!

2007-01-31

台北有個寶藏巖

上月到台北旅遊,碰巧十月號《誠品好讀》以〈我城,台北踏查9種〉為題,「...透過這個專題,開發新的路線、新的觀察方法,來認識台北...」,內?的〈台北城市地圖〉實在管用,加上幾章〈品嚐台北〉、〈聽見台北〉提供了很多「可觀性」很高的地方,剛好填補了《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的「過時」。跟隨地圖上的地方在網上尋找,給我找到一個很有趣的地方 -- 寶藏巖。

以下是在維基自找到有關寶藏巖介紹:
『寶藏巖此一地理名詞所代表的是寶藏巖廟及其週遭所組成的聚落。也就是福和橋下與汀州路所圍成的地區。該地除了擁有俗稱觀音亭的寶藏巖寺市定古蹟之外,另該廟附近涵蓋的違章建築所形成的歷史聚落,亦現行台北市定歷史建築,名稱為寶藏巖歷史聚落。而該歷史建築所引申的廣義地理名詞,則指依山而造的違建集合而成的小鄰里社區。在自然地形上,北倚靠觀音山(舊稱拳頭山)南望新店溪,是一個半封閉的區域,過去對外僅靠一條道路與外界聯絡,就是今日汀州路三段230巷。也就是如此隱而不顯的地理位置,它保留了它的寧靜,但也成了都市中遺忘的角落。
讓寶藏巖社區獨特建築留存的主要關鍵,是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全名為建築與城鄉研究所)。該所從1997年9月開始參與公園的設計與協調並組成「寶藏巖社區工作團隊」。該團隊於1997年起持續遊說行政部門,希望將寶藏巖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為可免為拆除的「歷史聚落」。雖然歷經2001年底拆除臨水區部分住宅的挫折(2000年10月31日 颱風「象神」令16、18弄地區房舍嚴重淹水。) ,不過終於2003年獲得台北市政府保留其餘建築物的承諾。2004年2月,台北市古蹟暨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認定寶藏巖歷史聚落為“歷史建築”

2004年起,各地藝術家進入仍多有台灣老兵居住的該社區,在其荒廢空屋及開放空間展開各項藝術活動。最為著名的就是美國紙藝家艾婕音(Jane Ingram Allen)發起「藍色的河流」地景藝術創作計畫。也因為其特殊景觀與相關活動,2006年初,不但台北市政府積極籌畫「寶藏巖行動藝術村」活動,著名媒體《紐約時報》還將寶藏巖列為台北市最特殊的景觀之一。2006年六月底,知名邊緣性格藝術家吳中煒進駐寶藏巖,並以『社會運動即為行動藝術』為概念,進行一連串行動。』(目前關於歷史聚落之保存、社區未來之設計、居民之安置,尚在規劃研擬之中。)

其實台灣的寶藏巖有點像香港的大磡村(大磡村已經於 2001 年 2 月12 遷拆),大磡村和寶藏巖同樣是一些違建集合而成的小鄰里社區,據說當年政府計劃把大磡村改建成現代的環保屋村,被認為能從中圖利。大磡村的舊址位於鑽石山(即荷里活廣場)和新浦崗之間對出的一塊「空地」,曾經是混集原居民和新移民木屋區,還曾經與邵氏片場為鄰,有好些著名食肆,形成一香港獨特的社區。在香港這地產主導的城市,好一大片土地當然成為地產商的囊中物,破舊的木屋區也當然成為政府的眼中釘,遷拆簡直是天經地義。但看看台灣對待“歷史建築”的保育,相比香港政府對待“歷史建築”的粗暴,真是令人汗顏。

台北有個寶藏巖、香港有個大磡村。雖然大磡村已經消失,但我們還可以在陳果的《香港有個荷里活》再度窺探大磡村是甚麼模樣、再度懷念一個消失的社區、再度尋找真正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 - 寶藏巖
寶藏巖公社 - blog.yam.com/treasure_hill
寶藏巖共生聚落 - www.treasurehill.org.tw
寶藏巖共生聚落 thcoop - Treasurehill Artivists CO-OP
正宗港味 - 大磡有味
大磡村 www.geocities.com/villagehk
大磡村 www.ringocheung.com/taihumchuen

2006-12-29

再現利東街 - 灣仔新光影傳奇


還有數天,這個『香港有史以來首次藝術與歷史結合』,『沿灣仔利東街的裝置為香港前所未有』就會結束。在這個「灣仔新光影傳奇」的裝置,我們可以窺探到『到底我們是誰?』、『我們的傳統又是什麼?』、『社區的隱蔽回憶為街道帶來什麼新意義』。


我們的城市規劃到底為我們的城市帶來什麼新意義?我們的城市規劃到底破壞了我們什麼的傳統?到底我們在「不存」在的街道上可以找回什麼回憶?到底我們的政府還要破壞多少我們所多餘無幾的歷史建築?


這個活動以夏季攝影計劃 「憧憬世界 2006 - 光之旅」 的學生所創作的文字及影像,紀念利東街的歷史。



灣仔新光影傳奇
日期 : 12月14日至1月2日
時間 : 下午 6 時 至 11 時
地點 : 灣仔利東街 請由莊士敦道進入

2006-08-27

拯救天星碼頭


作為一個土身土長的香港人,不論可否保留天星碼頭及其鐘樓,我們是要走出來的。

我們已經失去了一個維港,我找不到一個可以再失去天星碼頭的借口。天星碼頭是香港人的集體經歷;是我們的爸爸媽媽的集體經歷,也是訪港旅客的集體經歷。我們已經失去了一個維港;我們已經失去了一個老襯亭;我們已經失去了廣東道舊警處傍的綠樹林蔭。如今,我們將會失去具包浩斯特色的灣仔舊街市、天星碼頭、皇后碼頭。炮台山的油街建築群待售,我們將會失去具現代主義色彩的好幾座五六十年代建築物。座落荷李活道的香港舊警處建築群,亦將因為外判和發展旅遊業而會面目全非...

近年來的香港的城市發展令人髮指,就如胡恩威的書所說城市規劃只為了-「消滅香港」!

請簽名,支持拯救天星碼頭鐘樓簽名運動及天星專題故事討論會。http://www.project-see.net

延伸閱讀:
SEE Network - project-see.net
ShenV Dreamworld - 落難皇后與天星
電子明周 - 消失中的 天星碼頭
潘國靈 - 城市批判﹕消滅城市規劃貪奸蠢
曾家輝 - 市區重建 特色漸失 香港風格何處尋
胡恩威 - 城市規劃只為了 - 消滅香港
我們的天星 - www.ourstarferry.net
Cosine Inn 餘弦棧 - 一切從天星說起.之一

2005-09-12

你從未見過的利東街




我在灣仔工作了好些年頭,雖然不是在這裡長大,但對這個社區也有一些感情.當知道市區重建局會拆毀整條利東街,心裡十分難過.身為小市民沒有什麼可做.

在今年的一月參加了藝術中心的「尋找灣仔美學觀」攝影工作坊,令我對灣仔和攝影都有 重新的體驗.當時和組員在灣仔街市四處拍照,和街市內的小販談談對灣仔這個社區的感覺,回到工作坊做了報告,就沒有再發展下去了,雖然導師十分鼓勵我們繼續把我們的意念發展下去...

日前走過集成,見到這個你從未見過的利東街的展覽,才發現一些概念是非常需要恆心和計畫去進行的.

民間博物館花了半年的時間,利用特殊的攝影手法和電腦技術,把一條完整的利東街用我們在現實中沒有可的角度表達出來.那好像是沒有可能發生的事正正把我嚇一跳!

你從未見過的利東街
展期由9月10日至10月9日
灣仔集成中心集成展廊 (軒尼詩道302-308號)

linkwith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