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163.com)
此post原是2月4日寫的,可能是錯手刪掉。可幸在 bloglines 找回。
鄧達智在1月24日的《信報》寫到:
「捧著普露的《斷背山》,從深圳開出的火車到達廣州之前,五十五頁薄薄的小書已讀完,它很輕、乾、燥;和美國西部的牛仔國度風景同源。當李安跟我說看完第一次「眼淚便流下來了」,果然是個感性的人,所以《斷背山》電影拍得讓人一面看一面壓抑不安,最後當主角恩尼司跑到亡友傑克家中,找出多年前二人打架後染上血跡的襯衣雙手擁抱流下眼淚,觀眾終於舒了一口氣以安然讓懸在心頭的石頭放下,或許也跟著沉默寡言的恩尼司一起解放眼眶讓眼淚便流下看。」
如此這般,怎不叫人期待。
因為《斷背山》涉及美國的牛仔文化和同性戀,美國猶他州一家戲院竟然禁播《斷背山》。亦有保守派衛道之仕走出來說三道四,把《斷背山》說成是破壞男子漢的形像、誤導男人間的友誼昇華時就變成性接觸、同性戀關係較男女婚姻崇高、暗示社會禮教是害人的。
來到廿一世紀,竟然還要把同性戀視作牛鬼蛇神。我們的王家衛不是同樣拍了動人的《春光乍洩》,我們的關錦鵬不是同樣拍了令人傷感的《藍宇》。香港可沒有人走出來說三道四。為甚麼男跟男,女跟女,不可以愛得經天動地,不可以愛得難捨難離,不可以愛得平平凡凡?
另外,南方朔在 2005年12月號 的《萬象》對《斷背山》和作者 Annie Proulx 有十分深入的介紹。
「斷背山」——破壞家庭的電影
http://www.gospelpost.com.hk/news/edi_129.ht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