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21
初四啟市
每當農曆新年,商店通常也會在歲晚關門作息。店子的門外通常會貼上一張「恭賀新禧」的「告示」,以告知放假的長短和何時開市,是為香港農曆新年街上的特色之一。
從前印刷的海報不普遍,店子會找「寫大字」人為其寫上「告示」,「大字」都是字體端莊、氣定神閒,那些書法時而用上黑色的水墨,又或用上金色,也流行灑上金粉代替書法增添氣氛。除了找人寫,也有親自上陣,即席揮毫,或用毛筆墨水也有用上水筆,但字體少見往往難跟那寫慣「大字」的相比。當然,除銀行免費派發的印刷海報日漸普遍,商號也取其便利,草草在海報寫下「初四啟市」罷了。
每想到香港農曆新年好些街上仍然保留著這些特色,便令人擔心香港的近年的都市化、商場化要把本土的特色洗刷掉。試問在那些冷氣開放、年中無休的大型商場,有多少商店在歲晚作息?又有多少在門外貼上「大字」告示?香港的街道特色、節日特色是不是愈來愈少見?香港的大街小巷是不是正在給都市化、商場化所淹沒?為甚城規會總是立志破壞原有社區的運作,總是把利益輸送給大地產商而莽顧市民的感受?利東街絕對不是唯一的例子,中環的嘉咸街、卑利街、觀塘和衙前圍村在不遠的將來城規會和地產商的點心,眼見一個又一個具本土特色的地區要倒在推土機之下,難道香港真的要發展成 Fritz Lang 所描述的《大都會》?
2007-02-18
豬年聽吹氣飛豬
年宵市場的吹氣肥豬、吹氣豬腿買得成行成市,令人想起一張也是用吹氣豬來作封面的經典唱片 -- Pink Floyd 在 1977 年出版的《Animals》。
Pink Floyd 的飛豬當然不是年宵市場那些「資本家」的產品,但年宵市場那些「資本家」的靈感是否來自 Pink Floyd 的吹氣飛豬,卻不得而知。Pink Floyd 那隻四十尺長,在 Battersea Power Station 上空「盤旋」的飛天豬氣球,其實是用來諷刺那高高在上的「資本家」(upper class),在監視「工廠」內的工人(working class),據說概念是來自奧威爾George Orwell)的《動物莊園》(Animal Farm)。
其實唱片封面上的飛豬是用人工方法合成的,因為拍攝工作一波三折。第一日,天氣不錯,但沒有放飛豬上天、第二日,飛豬在拍攝時突然被大風被吹到老遠,有機師在四千多呎上空的下發現飛豬,令希斯路機場一道停止服務、第三日,飛豬成功放上,但天氣又太差。
經常惡搞的 The Simpsons 也放了隻吹氣飛豬上天...
延伸閱讀:
上年的年初一 - 狗年聽賽狗
Pink Floyd 的飛豬當然不是年宵市場那些「資本家」的產品,但年宵市場那些「資本家」的靈感是否來自 Pink Floyd 的吹氣飛豬,卻不得而知。Pink Floyd 那隻四十尺長,在 Battersea Power Station 上空「盤旋」的飛天豬氣球,其實是用來諷刺那高高在上的「資本家」(upper class),在監視「工廠」內的工人(working class),據說概念是來自奧威爾George Orwell)的《動物莊園》(Animal Farm)。
其實唱片封面上的飛豬是用人工方法合成的,因為拍攝工作一波三折。第一日,天氣不錯,但沒有放飛豬上天、第二日,飛豬在拍攝時突然被大風被吹到老遠,有機師在四千多呎上空的下發現飛豬,令希斯路機場一道停止服務、第三日,飛豬成功放上,但天氣又太差。
經常惡搞的 The Simpsons 也放了隻吹氣飛豬上天...
延伸閱讀:
上年的年初一 - 狗年聽賽狗
2007-02-15
不合格的 Oasis 歌迷
我絕對是一個不合格的 Oasis 歌迷,手上只有《Definitely Maybe》、《(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的唱片和一盒《Oasis live by the sea》的 VHS。自問對 Oasis 的熱愛,早在《(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和一片 Noel 和 Liam 的對駡聲中冷卻了。多年來給自己一個借口就是,95 年 8 月那一場 Oasis 和 Blur 的世紀單曲大戰,我是站在 Blur 那一邊的 - 因為〈Country house〉實在好聽又新奇。所以《(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之後的唱片我再沒有買、《Definitely Maybe》的十周年 DVD 也沒有、Oasis 兩度來港的演唱會我一而再地「錯」過了、 但是竟然連早前肥樹那個驚為天人的 Oasis 展覽我也再三「錯」過了...但多得肥樹在他的blog播放了這首我從未聽過的早期作品〈Whatever〉,竟然重燃對 Oasis 喜愛。
這首〈Whatever〉是在 94 年尾推出的單曲,正值《Definitely Maybe》和《(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中的真空期,〈Whatever〉不但擁有 Oasis 那一貫的流行旋律,更配上 London Session Orchestra 的弦樂合奏,實在教人愛不釋手。現在〈Whatever〉已經進佔了我最喜愛的 Oasis 作品,跟〈Live Forever〉和〈Married with Children〉齊名,竟然把〈Wonderwall〉、〈Champagne Supernova〉和〈Don't Look Back in Anger〉比下去。
這首〈Whatever〉是在 94 年尾推出的單曲,正值《Definitely Maybe》和《(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中的真空期,〈Whatever〉不但擁有 Oasis 那一貫的流行旋律,更配上 London Session Orchestra 的弦樂合奏,實在教人愛不釋手。現在〈Whatever〉已經進佔了我最喜愛的 Oasis 作品,跟〈Live Forever〉和〈Married with Children〉齊名,竟然把〈Wonderwall〉、〈Champagne Supernova〉和〈Don't Look Back in Anger〉比下去。
2007-02-02
星期天,午時,利東街,盛世再現!
轉載自香港獨立媒體: H15超哥口諭:二月四日,午時,h15網絡重現!利東街購物許願!
二月九日是城規會審議市建局就利東街h15規劃申請的日子。換個簡單的講法,那是一個生死存亡之日,市建局的申請當天若獲城規會通過,劊子手推土機當晚便立即可以開動,把利東街中間的唐樓群鏟個清光!
大事當前,h15的街坊希望重現幾十年以來利東街車水馬龍的盛況。故他她們謹訂二月四日星期日,午時(約十一時至一時)時份,把一起生活幾十年的街坊舖戶都喚回利東街。屬商戶的就做些小買賣,屬居民街坊的便放放風箏拋拋寶碟,務求展現這社區原來的生命力。四方友好當然也歡迎親身來到利東街,感受感受這種貨真價實的社區網絡社區特色。
H15關注組正式宣傳稿:
城市規剖劃委員會訂於2月9日聆訊市建局的「掩耳盜鈴」利東街重建發展方案。
此次聆訊關係重大,決定市建局的「掩耳盜鈴」方案可否撤底摧毀整條利東街以興建商場、高層住宅及大型停車場。
適逢今個星期日(2月4日)立春,H15關注組誠邀各位舊街坊及關心利東街與香港市區重建的朋友、老師和同學齊集利東街上,一起寫下來年豬年有關利東街的祝願,貼到利東街上。到時並會有放風箏及拋祝願寶碟。
日期:2月4日(星期日)
時間:上午11時正
地點:利東街
請廣發此活動訊息給各方朋友、同學。謝謝。
今個星期日上午利東街見!
2007-02-01
論寫音樂
毫無疑問,音樂是很難寫的。音樂是抽象的頻率和共震,試問又怎能用文字(文本)來表達?所以寫音樂的人就要借用歌詞、音樂類型和相近似作品來激起「讀」者的聯想。但一個弔詭的問題是,如果用以上的方法寫音樂,對於一個“不懂歌詞(語文方面)、不懂其音樂類型、又不懂其相近似的作品的「讀」者,那些關於音樂的文字(文本),豈不是失去其原意和功能?這是不是『說不到音樂的本身』?
我認為,寫音樂是應該從作者聆聽音樂後所產生的「感覺」出發。雖然「感覺」也是抽象的,每一個人對同一首音樂的感覺也有不同,但音樂最神奇的地方就是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覺」。感覺可以包含很多原素,可以是個人的經驗、可以是社會的轉變、可以是樂理上的推敲。如果只是偏重歌詞的剖析、音樂類型的歸類、相近似作品的比較,則未免有點粗疏和膚淺。
看過並不多寫音樂而又寫得好的書,但 Nick Hornby 的《31 Songs》確很能做到「寫音樂」這點。他可以因為 The Avalanches 的 "Frontier Psychiatrist",而寫到 sampling 和 cut and paste 對當代音樂創作不在再由五線譜出發的影響、又寫到 Royksopp 的音樂流行到「上」至 Startbucks,「下」至超市也大播特播的社會的現象。在看過《31 Songs》後才發現原來音樂是可以這樣寫的,也曾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寫音樂,但總是力不從心,希望有日可以做到這點。
延伸閱讀:
Dosss Corner - 目錄式
Penguin - Nick Hornby 31 Songs
我認為,寫音樂是應該從作者聆聽音樂後所產生的「感覺」出發。雖然「感覺」也是抽象的,每一個人對同一首音樂的感覺也有不同,但音樂最神奇的地方就是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覺」。感覺可以包含很多原素,可以是個人的經驗、可以是社會的轉變、可以是樂理上的推敲。如果只是偏重歌詞的剖析、音樂類型的歸類、相近似作品的比較,則未免有點粗疏和膚淺。
看過並不多寫音樂而又寫得好的書,但 Nick Hornby 的《31 Songs》確很能做到「寫音樂」這點。他可以因為 The Avalanches 的 "Frontier Psychiatrist",而寫到 sampling 和 cut and paste 對當代音樂創作不在再由五線譜出發的影響、又寫到 Royksopp 的音樂流行到「上」至 Startbucks,「下」至超市也大播特播的社會的現象。在看過《31 Songs》後才發現原來音樂是可以這樣寫的,也曾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寫音樂,但總是力不從心,希望有日可以做到這點。
延伸閱讀:
Dosss Corner - 目錄式
Penguin - Nick Hornby 31 Songs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