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01

論寫音樂

毫無疑問,音樂是很難寫的。音樂是抽象的頻率和共震,試問又怎能用文字(文本)來表達?所以寫音樂的人就要借用歌詞、音樂類型和相近似作品來激起「讀」者的聯想。但一個弔詭的問題是,如果用以上的方法寫音樂,對於一個“不懂歌詞(語文方面)、不懂其音樂類型、又不懂其相近似的作品的「讀」者,那些關於音樂的文字(文本),豈不是失去其原意和功能?這是不是『說不到音樂的本身』?

我認為,寫音樂是應該從作者聆聽音樂後所產生的「感覺」出發。雖然「感覺」也是抽象的,每一個人對同一首音樂的感覺也有不同,但音樂最神奇的地方就是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覺」。感覺可以包含很多原素,可以是個人的經驗、可以是社會的轉變、可以是樂理上的推敲。如果只是偏重歌詞的剖析、音樂類型的歸類、相近似作品的比較,則未免有點粗疏和膚淺。

看過並不多寫音樂而又寫得好的書,但 Nick Hornby 的《31 Songs》確很能做到「寫音樂」這點。他可以因為 The Avalanches 的 "Frontier Psychiatrist",而寫到 sampling 和 cut and paste 對當代音樂創作不在再由五線譜出發的影響、又寫到 Royksopp 的音樂流行到「上」至 Startbucks,「下」至超市也大播特播的社會的現象。在看過《31 Songs》後才發現原來音樂是可以這樣寫的,也曾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寫音樂,但總是力不從心,希望有日可以做到這點。

延伸閱讀:
Dosss Corner - 目錄式
Penguin - Nick Hornby 31 Songs

4 則留言:

匿名 說...

或者看看別人怎樣寫純音樂, 會是個有用的參考. 古典樂小弟不熟識, 爵士樂那方面, 音樂是可以"頗"直接的寫, 如此:
http://home.earthlink.net/~eskelin/dbgreat.html

要更直接的寫, 大概要每首作品進行所謂"採譜分析", 這方面, 每期 downbeat 有個專欄也只能做到對某一調子當中某樂手的solo作如此分析.

小弟來說, 作為唱片消費者, 在blog發發牢騷好了, 能寫上那些的話, 就不會是免費參閱的了! 何況越直接寫的音樂, 越技術層面化, 越遠離個人欣賞享受, 何為?!

Sunny Chan 說...

downbeat 的專欄果然勁, 如何我懂樂理就好了, 多謝賜教, 萬分感謝

對某一調子當中某樂手的solo作出分析, 可要有相當的音樂技巧才行, 這個可真是高難道

作為消費者, 牢騷當然要發, 我也認為有話就要直說, 所以你的觀點我也很認同

越技術層面化的"分析", 越遠離個人欣賞享受, 可能是因為"分析"較為客觀, "欣賞"則較為主觀, 但兩者卻沒有衝突, 如果兩者並存(發牢騷和越技術層面化的音樂評論), 寫出來的樂評豈不是更立體?

匿名 說...

> 寫出來的樂評豈不是更立體?

對, 這是個ideal, 值得有志者不斷努力邁進.  

如此, 亦對讀者的要求提高! 

讀者這一點很重要, 雜誌書報樂評要迎合唱片公司亦要迎合讀者, 寫的落力, 讀的也可求其, 只想知一兩個字, 即得定唔得, 好聽定唔好聽. 這方面著實會令人無奈, 甚至要妥協.

感謝兄台分享.

匿名 說...

對於一些講求即興, 以texture/氣氛為主, 或是業餘diy製作的音樂 (punk/indie-pop), 若果都從樂理分析著手, 似乎又不太合適吧~? 再說, 相比起一首交響曲或者一首fugue, 流行曲通常又會有幾複雜?

linkwith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