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工作甚是煩忙,更是無暇打理網上的札記(實情是懶惰)。聖誕來到,實在再沒有借口不把《不一樣的聖誕》這系列繼續寫下去。每年三兩首音樂或一兩張不一樣的聖誕唱片,不可說不是沒有難度。每年臨近十二月也在想,到底還有「不一樣的聖誕音樂」?答案是有的,而且一來便是七張。
《A Very Special Christmas》是一過已經有二十年歷史的唱片系列,單看系列唱片封面用上Keith Haring,就知此系列非一般,而且甚有歷史。二十年來才推出七張唱片,有若干留連二手唱片店經驗的人,必定經常見這唱片;要不是,剛在今年出了系列的第七張,恐怕我也忘記了有這唱片。《A Very Special Christmas》系列的非一般,根據維基百科所說,是因為自1997年以來,《A Very Special Christmas》唱片系列已經為特殊奧運會籌得超過一百萬美元,未知有沒有其他同類型的系列唱片能籌得這麼多錢。
《A Very Special Christmas》的不一樣,因為她找來所有當時得令的音樂紅星,用他們最自家的方式來演繹不同版本的聖誕歌,有cover、有原創、有Run D.M.C.來rap、有U2來rock 也有、Enya 清唱,還有我最喜歡的 Smashing Pumpkins、Sinead O'Connor、Norah Jones、Madonna...
整個系列可謂巨星雲集,令人「耳」不暇給。
延伸閱讀:
不一樣的聖誕 by Belle and Sebastian
不一樣的聖誕 by Projekt - Excelsis ~ a dark noel
不一樣的聖誕 by Cocteau Twins
不一樣的聖誕 by Wham!
不一樣的聖誕 by Ryuichi Sakamoto
不一樣的聖誕 by John Lennon
不一樣的聖誕 by 達明一派
不一樣的聖誕 by Mogwai
2009-12-24
2009-06-04
人民不會忘記
活在香港,雖然沒有一個可以代表我們的特首,但起碼還有新聞自由,網站大概沒有被封閉,仍可在YouTube 看民主歌聲獻中華,報章仍可以大字標題談及六四。
今日《信報》的社評可謂一針見血─「每年六月四日,中國政府在國內外都會嚴陣以待,防止悼念六四的活動升溫及擴散;對於這場驚天地、泣鬼神,影響國運的歷史大事,最難忘記的反而是中共,從他們那種臨近六四就不惜動員一切加強戒備的狼狽,當可知道雖然事隔二十年,六四鎮壓仍然是中共的夢魘,是揮之不去的歷史陰影,中共一天未走出六四的重壓,一天都未能真正成為世界大國。」
何只中共,特首、民健聯、曾經聲援六四的社會賢達、甚至自由行先生也是未走能出六四的夢魘的窩囊。他們以種種的理由去拒絕回應,如林行止所說:「有人看不清、有人記不起、有人不想提」。畢竟我們也是「目睹」風波發生的一代,試問我們又怎能學《東邪西毒》裡的黃藥師,飲過忘情酒,就把往事忘記?
二十年前,還是小六學生的我,本來參加了合唱團要為畢業典禮唱聖詩,已操練了好幾個月。小六學生不會關心時事,但自五月中旬開始,電視新聞每天也傳來很多學生的示威場面,有一天在電視上更有破天荒的群星大合唱;每天也被人「洗」去買報紙的我看到的頭條也是天安門、學生和公安,記不起坦克車是那一天的頭條;到了六月的上旬,一日,淚盈滿眶的班主任,走進班房,宣佈畢業典禮的聖詩唱頌取消了,因為中國大陸有很多學生死了。班主任對我們說,中國大陸的學生為他們的國家和他們的理想犧牲了生命,我們不用唱聖詩了,要改唱譚詠麟的〈傲骨〉。當時,我不理解為可要放棄苦練多時的聖詩,而要改唱〈傲骨〉,總覺得聖詩的和諧比〈傲骨〉的硬朗和沉屈好得多。當時心想,大概是因為班主任是譚詠麟的樂迷,所以要我們唱他的歌吧。這就是六四對我的「烙印」。
及後隨年月的增長,對六四的認知也加深,才知道當年的班主任也是一個熱血青年,對「事件」一度痛心疾首,在一群小學生面前哭不成聲。相信,現今世代的老師就算如此有「傲氣」和「骨氣」在學生面前作一次公民教育,校方不會鼓勵,況且課本記載也不多,更不是會考範圍。
我忘記了最終在畢業典禮唱了聖詩,還是譚詠麟的〈傲骨〉;但在報攤上那坦克前的學生,至今我仍歷歷在目。
今日《信報》的社評可謂一針見血─「每年六月四日,中國政府在國內外都會嚴陣以待,防止悼念六四的活動升溫及擴散;對於這場驚天地、泣鬼神,影響國運的歷史大事,最難忘記的反而是中共,從他們那種臨近六四就不惜動員一切加強戒備的狼狽,當可知道雖然事隔二十年,六四鎮壓仍然是中共的夢魘,是揮之不去的歷史陰影,中共一天未走出六四的重壓,一天都未能真正成為世界大國。」
何只中共,特首、民健聯、曾經聲援六四的社會賢達、甚至自由行先生也是未走能出六四的夢魘的窩囊。他們以種種的理由去拒絕回應,如林行止所說:「有人看不清、有人記不起、有人不想提」。畢竟我們也是「目睹」風波發生的一代,試問我們又怎能學《東邪西毒》裡的黃藥師,飲過忘情酒,就把往事忘記?
二十年前,還是小六學生的我,本來參加了合唱團要為畢業典禮唱聖詩,已操練了好幾個月。小六學生不會關心時事,但自五月中旬開始,電視新聞每天也傳來很多學生的示威場面,有一天在電視上更有破天荒的群星大合唱;每天也被人「洗」去買報紙的我看到的頭條也是天安門、學生和公安,記不起坦克車是那一天的頭條;到了六月的上旬,一日,淚盈滿眶的班主任,走進班房,宣佈畢業典禮的聖詩唱頌取消了,因為中國大陸有很多學生死了。班主任對我們說,中國大陸的學生為他們的國家和他們的理想犧牲了生命,我們不用唱聖詩了,要改唱譚詠麟的〈傲骨〉。當時,我不理解為可要放棄苦練多時的聖詩,而要改唱〈傲骨〉,總覺得聖詩的和諧比〈傲骨〉的硬朗和沉屈好得多。當時心想,大概是因為班主任是譚詠麟的樂迷,所以要我們唱他的歌吧。這就是六四對我的「烙印」。
及後隨年月的增長,對六四的認知也加深,才知道當年的班主任也是一個熱血青年,對「事件」一度痛心疾首,在一群小學生面前哭不成聲。相信,現今世代的老師就算如此有「傲氣」和「骨氣」在學生面前作一次公民教育,校方不會鼓勵,況且課本記載也不多,更不是會考範圍。
我忘記了最終在畢業典禮唱了聖詩,還是譚詠麟的〈傲骨〉;但在報攤上那坦克前的學生,至今我仍歷歷在目。
2009-04-09
不見黑金,只見教父
每年翻開電影節的「小冊子」,總是毫無頭緒。一來、因為節目多得令人眼花撩亂,二來、那些故弄玄虛、不盡不實的推介,總令人無所適從,非要中英對照,再上網作深度搜尋,看過試片,始能有點眉目。不過,電影節的網上版本也有一個做得很不錯的地方,就是在每部電影的下方也有「你可能對下列影片也有興趣:」的溫馨提示。正因為這溫馨提示,才發現《黑金教父 》,我比較相信名牌,要不是在推介上有一句「康城影展評審團獎」,我段不會被「凌厲的影像和剪接、奇異卻搶耳的流行搖滾配樂、媲美艾慕杜華的色彩‧‧‧」所吸引。
《黑金教父 》的電影原名為《il Divo》因為本片的內容正是講述人稱 Divo Giulio,叱吒意大利政壇幾十年、曾三度當上國家總理的 Giulio Andreotti 的後期事跡。一個曾三度當上國家總理、亦多年歷任國家各重要權力位置、在任內不段被指跟有不同的政治命案有關、亦被認為跟黑手黨甚至教廷也有緊密聯繫。作為一部電影藍本,這可謂一個極為豐富的題材,對於一個在入場前,對意大利政治全無認知的觀眾,導演 Paolo Sorrentino 扭盡六寅,無論視覺、聽覺、戲情也務求達致引人入勝效果,可算沒有浪費這上佳的材料。
電影一開始以一連串的暗殺、明殺鏡頭,配上節拍強勁的配樂和不規則的字幕介紹被殺害的人物,本以出乎意料;更以一個超慢鏡從高空親歷一架車墮下爆炸作引子,正式把觀眾帶入 Giulio Andreotti 的黑金世界。Paolo Sorrentino 這導演十分有趣,每一個人物出場也會在畫面上的不同地方加上字幕,永不會傳統地把字幕放在正中,甚有獨立電影那玩世不恭的風格;但對於鏡頭的擺位,導演卻很喜歡放在畫廊的正中央,經常以一幅絕對對稱的畫面示人,不論近鏡遠鏡,也可以見到導演的刻意的,從此可見到導演對視覺上追求的完美,也似是以畫面比喻 Giulio Andreotti 表面上的四平八穩,但卻另內文。
Paolo Sorrentino 很會掌握配樂和影像節奏,甚至連 Beth Orton 的音樂也用上,好些富動感的情節也活像 music video。其中一段戲,由三架慢駛的保安車,加上十多名手持機槍的護衛,在夜欄人靜的街道上保護 Giulio Andreotti 在街上慢步的,背景用上 Gabriel Fauré 的〈Pavane Op.50〉來表達 Giulio Andreotti 那深不可測,內心隱瞞著不可過人的祕密,可謂一絕。Paolo Sorrentino 也有很黑色幽默的一面,中段重現開場時一幕又一幕與 Giulio Andreotti 不咬弦的人物被殺的鏡頭,Giulio Andreotti 來到一所深山中的平房,坐在一幅面目可怖的臣形油畫下,緊接鏡頭大特寫由下而上移再停在 Giulio Andreotti 的面孔,滿以為 Giulio Andreotti 來一個眼神,其手下便會大動干戈,把坐在對面的人殺害,豈料 Giulio Andreotti 卻跟對方來一個意式親吻。
印象中電影裡的教父,皆是氣派十足、眼神炯炯、經常穿梭於富麗堂皇的大酒店,但導演 Paolo Sorrentino 卻經常把 Giulio Andreotti 塑造成一個性格孤僻,獨在家中陰暗的房間踏健身單車、小氣,在大堂遇上小貓阻擋去路也會惱,堅持小貓先走開後,但自己卻「運路走」、沉屈、寡言、怕(愛)老婆‧‧‧
《il Divo》是一部操意大語的電影,無疑追看英文字幕時令人倍感辛苦,但《il Divo》令人一再回味的地方確實有很多。我會認為《il Divo》這電影充滿 Danny Boyle 的剪接節奏、Guy Ritchie 的黑色幽默、Quentin Tarantino 的天馬行空、而飾演 Giulio Andreotti 一角的 Toni Servillo 更有如 Philip Seymour Hoffman 在《Capote》飾演 Truman Capote 一角的出色,怪不得《il Divo》能拿下康城影展評審團獎。對於這部電影,我會像咖啡節目裡的陳豪一樣,拿著杯 expresso、對著鏡頭、萬分滿意地說句 perfetto!
hkifflink
《黑金教父 》的電影原名為《il Divo》因為本片的內容正是講述人稱 Divo Giulio,叱吒意大利政壇幾十年、曾三度當上國家總理的 Giulio Andreotti 的後期事跡。一個曾三度當上國家總理、亦多年歷任國家各重要權力位置、在任內不段被指跟有不同的政治命案有關、亦被認為跟黑手黨甚至教廷也有緊密聯繫。作為一部電影藍本,這可謂一個極為豐富的題材,對於一個在入場前,對意大利政治全無認知的觀眾,導演 Paolo Sorrentino 扭盡六寅,無論視覺、聽覺、戲情也務求達致引人入勝效果,可算沒有浪費這上佳的材料。
電影一開始以一連串的暗殺、明殺鏡頭,配上節拍強勁的配樂和不規則的字幕介紹被殺害的人物,本以出乎意料;更以一個超慢鏡從高空親歷一架車墮下爆炸作引子,正式把觀眾帶入 Giulio Andreotti 的黑金世界。Paolo Sorrentino 這導演十分有趣,每一個人物出場也會在畫面上的不同地方加上字幕,永不會傳統地把字幕放在正中,甚有獨立電影那玩世不恭的風格;但對於鏡頭的擺位,導演卻很喜歡放在畫廊的正中央,經常以一幅絕對對稱的畫面示人,不論近鏡遠鏡,也可以見到導演的刻意的,從此可見到導演對視覺上追求的完美,也似是以畫面比喻 Giulio Andreotti 表面上的四平八穩,但卻另內文。
Paolo Sorrentino 很會掌握配樂和影像節奏,甚至連 Beth Orton 的音樂也用上,好些富動感的情節也活像 music video。其中一段戲,由三架慢駛的保安車,加上十多名手持機槍的護衛,在夜欄人靜的街道上保護 Giulio Andreotti 在街上慢步的,背景用上 Gabriel Fauré 的〈Pavane Op.50〉來表達 Giulio Andreotti 那深不可測,內心隱瞞著不可過人的祕密,可謂一絕。Paolo Sorrentino 也有很黑色幽默的一面,中段重現開場時一幕又一幕與 Giulio Andreotti 不咬弦的人物被殺的鏡頭,Giulio Andreotti 來到一所深山中的平房,坐在一幅面目可怖的臣形油畫下,緊接鏡頭大特寫由下而上移再停在 Giulio Andreotti 的面孔,滿以為 Giulio Andreotti 來一個眼神,其手下便會大動干戈,把坐在對面的人殺害,豈料 Giulio Andreotti 卻跟對方來一個意式親吻。
印象中電影裡的教父,皆是氣派十足、眼神炯炯、經常穿梭於富麗堂皇的大酒店,但導演 Paolo Sorrentino 卻經常把 Giulio Andreotti 塑造成一個性格孤僻,獨在家中陰暗的房間踏健身單車、小氣,在大堂遇上小貓阻擋去路也會惱,堅持小貓先走開後,但自己卻「運路走」、沉屈、寡言、怕(愛)老婆‧‧‧
《il Divo》是一部操意大語的電影,無疑追看英文字幕時令人倍感辛苦,但《il Divo》令人一再回味的地方確實有很多。我會認為《il Divo》這電影充滿 Danny Boyle 的剪接節奏、Guy Ritchie 的黑色幽默、Quentin Tarantino 的天馬行空、而飾演 Giulio Andreotti 一角的 Toni Servillo 更有如 Philip Seymour Hoffman 在《Capote》飾演 Truman Capote 一角的出色,怪不得《il Divo》能拿下康城影展評審團獎。對於這部電影,我會像咖啡節目裡的陳豪一樣,拿著杯 expresso、對著鏡頭、萬分滿意地說句 perfetto!
hkifflink
2009-03-22
陳綺貞與紅館
本來看吧陳綺貞形的演唱會,也沒有甚麼想寫出來。但當看到 Dosss Corner 那編〈錯在紅館〉時,頓時激起心中那對於陳綺貞和紅館的矛盾,留下了長長的回應。有時心裡總覺不好意思,在人家的地方長篇大論,十分不敬。但言既已留,不妨又 post 出來,為苦無話題的札記充實一下。
陳綺貞的演唱會,我看過兩遍,分別是今年的紅館和很多年前的九展(當時還未有 Star Hall)。九展的那場,坐中段的前棑,對於陳綺貞的音樂並不很熟悉,演唱會可以說是簡單而沒有花巧(不概跟商台的拉闊音樂會相約),但台上那熱情的演出和台下那打成一遍溫暖的感覺,猶在心間。陳綺貞那甜美的歌聲和親切的笑容如今依然歷歷在目;紅館這場,坐在山頂最後那行,方向大概是舞台的五點鍾,紅館三面台來說不算最差,當然感到舞台遙不可及。但在個過程,總覺得頭頂上那高清螢幕比起山腳那「台上」的演出更為鮮豔奪目、音響比起跟手機附送的耳機還要差、萬人空巷的大合唱與演唱會尾聲陳綺貞初出道的錄像形成強烈的反差,令人感動(陳綺貞得到很多人的認同)的同時也令人感到心寒(陳綺貞的音樂實在很難令人聯想到萬人大合唱)。
個人就覺得,紅館那鳥瞰式的音樂會觀賞,實是馬戲團式的獵奇觀摩,台上的表演者的演出看似主動,但其實是十分被動。因為紅館的舞台,不論是四面或三面,其距離跟和觀眾實在太遠,台上的表演者往往難以單靠自身的演出或演奏去感染全場的觀眾,其實很多時在現場觀看的疏離感比起看影碟還要差。為補救距離上的不足,表演者要就利用紅館獨有的四/三面台的特性 - 令在場的觀眾也成了演出的一部份。唯有利用在場(山頂)觀眾的情緒,由在場觀眾互動,表演者才可把舞台和觀眾的距離拉近,但與此同時,表演者便忽略自身在台上的演奏或演唱。
紅館這種複雜的互動關係和「表演」的角度,令紅館跟九展或其他型式的演唱會很不同。在紅館看女排、選美、或娛樂性較高的音樂會相信問題不大,甚至是無可厚非。但想聽真音樂的演唱會,個人認為只有非紅館型式的場地,才可做在台上表演者和台下聽眾那「由上而下」的「絕對」關係。只有「由上而下」,高高在上的歌手,才可以主導演唱;台下的聽眾,就只可坐/站在台下「由下而上」向上仰望。只有這樣聽眾才可專心去接收表演者的訊息,而表演者就可專著其音樂上的表演和演出。
我相信陳綺貞和她的音樂,在紅館那不太如意的感覺,相信就如 Dosss 所言「錯在紅館」。
陳綺貞的演唱會,我看過兩遍,分別是今年的紅館和很多年前的九展(當時還未有 Star Hall)。九展的那場,坐中段的前棑,對於陳綺貞的音樂並不很熟悉,演唱會可以說是簡單而沒有花巧(不概跟商台的拉闊音樂會相約),但台上那熱情的演出和台下那打成一遍溫暖的感覺,猶在心間。陳綺貞那甜美的歌聲和親切的笑容如今依然歷歷在目;紅館這場,坐在山頂最後那行,方向大概是舞台的五點鍾,紅館三面台來說不算最差,當然感到舞台遙不可及。但在個過程,總覺得頭頂上那高清螢幕比起山腳那「台上」的演出更為鮮豔奪目、音響比起跟手機附送的耳機還要差、萬人空巷的大合唱與演唱會尾聲陳綺貞初出道的錄像形成強烈的反差,令人感動(陳綺貞得到很多人的認同)的同時也令人感到心寒(陳綺貞的音樂實在很難令人聯想到萬人大合唱)。
個人就覺得,紅館那鳥瞰式的音樂會觀賞,實是馬戲團式的獵奇觀摩,台上的表演者的演出看似主動,但其實是十分被動。因為紅館的舞台,不論是四面或三面,其距離跟和觀眾實在太遠,台上的表演者往往難以單靠自身的演出或演奏去感染全場的觀眾,其實很多時在現場觀看的疏離感比起看影碟還要差。為補救距離上的不足,表演者要就利用紅館獨有的四/三面台的特性 - 令在場的觀眾也成了演出的一部份。唯有利用在場(山頂)觀眾的情緒,由在場觀眾互動,表演者才可把舞台和觀眾的距離拉近,但與此同時,表演者便忽略自身在台上的演奏或演唱。
紅館這種複雜的互動關係和「表演」的角度,令紅館跟九展或其他型式的演唱會很不同。在紅館看女排、選美、或娛樂性較高的音樂會相信問題不大,甚至是無可厚非。但想聽真音樂的演唱會,個人認為只有非紅館型式的場地,才可做在台上表演者和台下聽眾那「由上而下」的「絕對」關係。只有「由上而下」,高高在上的歌手,才可以主導演唱;台下的聽眾,就只可坐/站在台下「由下而上」向上仰望。只有這樣聽眾才可專心去接收表演者的訊息,而表演者就可專著其音樂上的表演和演出。
我相信陳綺貞和她的音樂,在紅館那不太如意的感覺,相信就如 Dosss 所言「錯在紅館」。
2009-02-21
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音樂
第一次鼓起勇氣參加半馬拉松(以前跑過十公里的,人太多不好跑),又不是村上春樹,跑步本來沒有甚麼好寫。但看過這位二十六年馬拉松經驗的跑手的作品,發覺也可以寫寫一點關於跑步的東西,我可沒有甚麼關於跑步的格言,例如『到最後也沒有用走(行)』,但關於跑步時聽的音樂,大概也可以寫寫。
村上春樹說他跑步時多半聽搖滾樂喜歡聽 Lovin' Spoonful、Red Hot Chili Peppers、The Beach Boys、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 等古老音樂,這些音樂對於我來說的確古老了一點。跑步時所聽的音樂,的確要考慮到配合節奏,跑步跟去 rave party 不同,可不能聽 underworld、Prodigy、Leftfield 等「硬嘢」,否則爆血管有之。跑步時聽的音樂,要輕快、要令人興奮;不能太急速、也不能太 laid back,所以選曲有點難度,幾經反覆試驗,認為 New Order 的音樂最合適用來陪伴跑步,個人喜好還有九十年代的 Ride 和近年 Primal Scream。
輕巧的 ipod shuffle (村上春樹說他較喜歡用 MD)儲存了以下幾首精選中之精選(Weirdo〉、(Way Of Life〉、(Perfect Kiss〉、(Bizarre Love Triangle〉、(Love Vigilantes〉、(Age Of Consent〉、(The Village〉、(Ceremony〉和(Temptation〉。當中尤以來自《Power, Corruption & Lies 》的(Age Of Consent〉為心頭所愛,節奏爽快、韻律明朗,那個鼓聲異常「啱 beat」、那個結他聲亦令人異常興奮,平常聽著此曲來練跑,也可以重複聽幾次。跑半馬拉松時,大概在五至七公里那個開始出汗和西區走廊「暗斜」的時刻,聽到(Age Of Consent〉,一鼓不明來歷的動力令自己不段超過身傍的跑手,也不知道是否因為(Age Of Consent〉令自己在十公里造出 54 分鐘的個人最「佳」成績(當年第一次跑十公里也用了 1 小時 5 分鐘)。
Ride 是九十年代紅極一時的 shoegazing 樂隊,獨愛他們的噪音不太嘈、帶點迷幻、旋律輕快、年青有活力、而且音樂甚有 energy,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啱 beat」,對於用作跑步的音樂,這點很重要!在《Going Blank Again》中選取了〈leave them all behind〉、〈twisterella〉、〈mouse trap〉、〈time of her time〉和〈cool your boots〉。在跑過十公里以後,用來鎮奮和麻醉自己,ride 的音樂十分有效,尤其左膝開始酸痛,可能因為操練不足,大腿肌肉未夠強健。
其實上年 Primal Scream 推出《Beautiful Future》時已十分喜歡,雖然他們已不算年青,但音樂依然充滿活力、扎實、變化也多,當然強勁的節拍,也提供了不少動力給我這腳痛跑手。〈Beautiful Future〉、〈The Glory of Love〉、〈I Love To Hurt (You Love To Be Hurt)〉和〈Time of the Assassins〉是我的至愛。尤其喜歡〈Beautiful Future〉就像告訴我終點不遠矣「you've got a beautiful future, A beautiful future」。輕快的節拍和 Bobby Gillespie 的聲音,也教人忘記痛苦和汗水,要堅持到終點。
最後,用了 2 小時 45 分鐘,才「跑」到終點,成績很一般吧。不過,我跟蹤了村上春樹的格言 -『到最後也沒有用走(行)』,這是我唯一感到自豪的,縱使腳很痛,但我一步也沒有行!
村上春樹說他跑步時多半聽搖滾樂喜歡聽 Lovin' Spoonful、Red Hot Chili Peppers、The Beach Boys、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 等古老音樂,這些音樂對於我來說的確古老了一點。跑步時所聽的音樂,的確要考慮到配合節奏,跑步跟去 rave party 不同,可不能聽 underworld、Prodigy、Leftfield 等「硬嘢」,否則爆血管有之。跑步時聽的音樂,要輕快、要令人興奮;不能太急速、也不能太 laid back,所以選曲有點難度,幾經反覆試驗,認為 New Order 的音樂最合適用來陪伴跑步,個人喜好還有九十年代的 Ride 和近年 Primal Scream。
輕巧的 ipod shuffle (村上春樹說他較喜歡用 MD)儲存了以下幾首精選中之精選(Weirdo〉、(Way Of Life〉、(Perfect Kiss〉、(Bizarre Love Triangle〉、(Love Vigilantes〉、(Age Of Consent〉、(The Village〉、(Ceremony〉和(Temptation〉。當中尤以來自《Power, Corruption & Lies 》的(Age Of Consent〉為心頭所愛,節奏爽快、韻律明朗,那個鼓聲異常「啱 beat」、那個結他聲亦令人異常興奮,平常聽著此曲來練跑,也可以重複聽幾次。跑半馬拉松時,大概在五至七公里那個開始出汗和西區走廊「暗斜」的時刻,聽到(Age Of Consent〉,一鼓不明來歷的動力令自己不段超過身傍的跑手,也不知道是否因為(Age Of Consent〉令自己在十公里造出 54 分鐘的個人最「佳」成績(當年第一次跑十公里也用了 1 小時 5 分鐘)。
Ride 是九十年代紅極一時的 shoegazing 樂隊,獨愛他們的噪音不太嘈、帶點迷幻、旋律輕快、年青有活力、而且音樂甚有 energy,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啱 beat」,對於用作跑步的音樂,這點很重要!在《Going Blank Again》中選取了〈leave them all behind〉、〈twisterella〉、〈mouse trap〉、〈time of her time〉和〈cool your boots〉。在跑過十公里以後,用來鎮奮和麻醉自己,ride 的音樂十分有效,尤其左膝開始酸痛,可能因為操練不足,大腿肌肉未夠強健。
其實上年 Primal Scream 推出《Beautiful Future》時已十分喜歡,雖然他們已不算年青,但音樂依然充滿活力、扎實、變化也多,當然強勁的節拍,也提供了不少動力給我這腳痛跑手。〈Beautiful Future〉、〈The Glory of Love〉、〈I Love To Hurt (You Love To Be Hurt)〉和〈Time of the Assassins〉是我的至愛。尤其喜歡〈Beautiful Future〉就像告訴我終點不遠矣「you've got a beautiful future, A beautiful future」。輕快的節拍和 Bobby Gillespie 的聲音,也教人忘記痛苦和汗水,要堅持到終點。
最後,用了 2 小時 45 分鐘,才「跑」到終點,成績很一般吧。不過,我跟蹤了村上春樹的格言 -『到最後也沒有用走(行)』,這是我唯一感到自豪的,縱使腳很痛,但我一步也沒有行!
2009-01-26
牛年聽乳牛
又是新一年,年宵市場充斥著的吹氣牛角、吹氣牛奶盒、甚至吹氣牛屎。既然吹氣牛屎也可放在頭上,那聽聽用乳牛作唱片封面的音樂又如何?
一張來自 Pink Floyd 在 1970 年出版的《Atom Heart Mother》,用上一頭乳牛作唱片封面,唱片內容跟乳牛談不上甚麼關係,據說靈感來自 Andy Warhol 的「cow-wallpaper」;唱片名更「冇哩頭」地取材自《The Evening Standard》的一則頭條〈ATOM HEART MOTHER NAMED〉。《Atom Heart Mother》內的音樂盡是 Pink Floyd 早期的 progressive rock,最愛〈Atom Heart Mother suite〉那 orchestration、brass、choir、analog 的 MOOG、故事式慢長的結他 solo、「閩」得不能再「閩」的鼓聲,聽起來靈魂就像到了外太空,真不愧為 psychedelic 的 space rock。
延伸閱讀:
狗年的初一:狗年聽賽狗
豬年的初一:豬年聽吹氣飛豬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