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26

Fake Plastic Trees

在幾年前的聖誕節前夕,走過旺角的花園街,在熱鬧的花墟看看聖誕花和裝飾。當走到一家買聖誕樹的店舖,有一對外籍母女在購物。那可愛的小女孩指著她面前一棵聖誕樹,驚訝地說了一聲 “it's plastic!”。

我跟女朋來了一個好奇的眼神對望,覺得很有趣,奇怪小女孩為什麼對那棵聖誕樹那麼驚訝,塑膠造的聖誕樹有甚麼出奇呢。但想深一層,塑膠造的聖誕樹可來在外國是不甚流行的。家家戶戶的後花園也可能有一棵大松樹,走到郊外,也可能隨便可以弄棵回來。外籍小女孩在香港看到塑膠造的聖誕樹當然覺得出奇。

我們這些在石屎森林(concrete jungle)長大的「城市人」,對塑膠造聖誕樹,見怪不怪,反而看到散發出松柏樹的氣味的真樹才覺奇怪呢。當下發現,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 "fake plastic earth":我們身傍所種植的不是有生命的植物,而是 "town full of rubber plants";花店買的,不再是有花有葉的「花草樹木」, 而是"fake chinese rubber plant";穿的不是皮鞋,不再是用皮革造成的「鞋」,而是"plastic shoes";我們坐的椅子,不再是用木造成的「椅」,而是"plastic chair";我們所食的通通是即食麵、罐頭食物、汽水等的 "fake food"。生活在一個 "fake plastic earth" 的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甚麼是大自然、甚麼是食物、甚麼是生活。

Radiohead 的一首〈fake plastic tree〉,竟然道出這個社會現象,一個人們活在其中而沒有反省的現實。如果連人纇最基本的愛,也是 "Fake Plastic Love",愛在虛擬的網絡世界,又或者是虛假如塑膠般不真實的愛;人的肉身也是 "a cracked polystyrene man",用 PAAG 建成虛擬的胸,用人造的塑膠建成虛擬的鼻樑。一切也不是從大自然而來的智慧,而已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當人們習慣了虛假的東西,再不會分辨「真」與「假」,那到底甚麼才是「真」。到底人纇會「進化」到一個怎麼樣的境地,還是要「退化」到一個怎麼樣的狀態。


Radiohead - Fake Plastic Trees

Her Green plastic watering can
For her fake chinese rubber plant
In the fake plastic earth.
That she bought from a rubber man
In a town full of rubber plants.
to get rid of itself.
And It Wears Her Out, it wears her out
It wears her out, it wears her out.

She lives with a broken man
A cracked polystyrene man
Who just crumbles and burns.
He used to do surgery
For girls in the eighties
But gravity always wins.
And It Wears Him Out, it wears him out
It wears him out, it wears him out.

She looks like the real thing
She tastes like the real thing

But I can't help the feeling
I could blow through the ceiling
If I just turn and run
And It Wears Me Out, it wears me out
It wears me out, it wears me out.

And if I could BE who you wanted
If I could BE who you wanted,
All the time, all the time, ohhh... ohh...

2006-06-22

Northern Picture Library


看到「未來不是掌握在我手中」寫 Northern Picture Library,於是又把這 93 年誕生的《Alaska》拿出來再聽了幾遍。單單是〈Into The Ether〉和〈Catholic Easter Colours〉已經要重播、重播、再重播了。

傳奇的由主唱兼吉他手 Bobby Wratten 帶領著情人 Annemari Davies 離開 the Field Mice 和 Sarah Records,在 92 年走到 Vinyl Japan 打開新的一頁,加上鼓手 Mark Dobson 組成了 Northern Picture Library,其後又再回到 Sarah Records。Annemari Davies 的社交恐懼症,使 Northern Picture Library 無法作現場演出和為唱片作宣傳;眾團員受情緒低落、酒精和藥物所困擾;Bobby Wratten 和 Annemari Davies 的分手;Mark Dobson 沉淪於安眠藥和精神抑鬱藥,Northern Picture Library 在 94 年終告解散。 Bobby Wratten 和 Mark Dobson 在復原過後,再組成 Trembling Blue Star 在 Sarah Records 的創辦人之一 Matt Haynes 所開設的新廠牌 Shinkansen,再度出發。去年 LTM 把《Alaska》再度重發行。

雖然已經把《Alaska》抄到 ipod,但是因為《Alaska》裡的樂章是無間斷地一首接著一首的,在兩首音樂之間,仍有過場的背景音樂,所以用 ipod 來聽,便會有留有一段空白,感覺不好了,要聽 CD 才全神。

〈Into The Ether〉只用了結他,已經唱出了優美、浪漫、飄逸的歌聲,「不食人間煙火」的 Annemari Davies 躲在遠處輕輕地伴隨著那電子聲效弄出來的風聲作伴唱,像要帶我遊遍冰冷的阿拉斯加。從來自阿拉斯加的風聲再來到〈Catholic Easter Colours〉清爽的結他足以輕輕地把所有的苦惱掃走,不要忘記 Bob Wratten 那愉快、?柔的聲音和後段那活潑可愛的鋼琴伴奏。跳過陰森恐怖的〈Glitter Spheres〉,是由 Annemari Davies 唱出的〈Insecure〉,像躲在教堂內那不讓他人看到的暗角裡訴說心聲。〈Dreams And Stars And Sleep〉是一首很 ambient 的樂章,猶如置身於黑夜裡的大草原,在輕柔的星光下、在小綿羊的陪伴下造夢。〈Lucky〉終於令人放輕鬆,再上路。到了〈L.S.D.Icing〉又帶領人們跳進充滿迷幻藥的水池裡暢泳。〈Truly Madly Deeply〉可算最令人心窩的樂章,由傷感的鋼琴獨奏開始,每當 Bob Wratten 唱出「I love you,I love you,Truly Madly Deeply」心裡已經酸溜溜了,再加上有如 Cocteau Twins 般憂傷的聲效和 Annemari Davies 那天使般的和唱,更要把我的心掉進無底的深潭。〈Isn't It Time You Faced The Truth?〉就是 Bob Wratten 柔情似水的情歌。至於〈Skylight〉,簡單、清爽的結他,伴著溫柔提琴,加上輕柔的女聲,結構出完美的三重奏。〈Of Traffic And Ticking〉滴滴答聲答的鐘聲,是 Bob Wratten 和 Annemari Davies 牽著手走進教堂的腳步聲;還是他倆步向分手的倒數呢。〈Lucky (Reprise)〉把輕鬆上路〈Lucky〉變成了純鋼琴版本 - Lovely!

據 Bob Wratten 所說在 Northern Picture Library 時期的他正受 Talk Talk, Codeine, Phil Ochs, Yo La Tengo, Brian Eno 和一眾 ambient 跳舞音樂所影響。怪不得《Alaska》所包含音樂和情感也十分豐富。NME 的 Mark Sutherland 曾把《Alaska》喻為在世上最美麗的樂章『state of the art, post-ambient electropoppers who write some of the most beautiful songs in existence』。這形容十分貼切,Northern Picture Library 就是最好、最美的音樂。

延伸閱讀:
未來不是掌握在我手中: Northern Picture Library / Alaska
galeer(嘎荔兒)的網路日誌: 北方圖畫館在阿拉斯加
LTM record: Northern Picture Library Discography
LTM record: Northern Picture Library Biography

2006-06-15

星巴克,你又贏了!


自己一向也是星巴克的擁躉,我當然不是那些每日買廿幾元杯 Tall Latte 的富貴人家,我只是買星巴克的咖啡豆回 office,用 clone filter 沖來飲。

我十分喜歡星巴克的印尼蘇門答臘(Sumatra)咖啡,可能就是因為『它的味道豐厚且帶甜,酸度極低,濃郁的味道會在的口腔內徘徊流連。』

早兩天到星巴克「入貨」,發現了星巴克舉辦了為印尼地震賑災的活動。顧客凡買「蘇門答臘」或者「蘇拉維西」的印尼咖啡,星巴克會捐出10%收入作為救災用途。雖然從來也買 Sumatra,但當知道可為地震災民盡分綿力,再加上早前也在公司內捐了點錢給印尼地震,以表關心。因此這次的咖啡特別有意義。

曾經因為很多星巴克的負面消息,而懷疑自己應否支持星巴克,還是應該選購有 Trade Fair 或者 Rainforest Alliance 認證的咖啡。姑勿論星巴克的活動只是公關動作或者是真的為賑災而捐錢,說到底也是一件好事。

註:〈星巴克,你贏了〉是孔少林於6月9日在《信報》所寫的文章

延伸閱讀:
明報: 星巴克歎咖啡 不忘印尼賑災
華盛頓觀察: 美國私有企業救災"有私心"
星巴克: 星巴克社會公民責任
Indonesain Earthquake: How to Help
Fari Trade: http://www.fairtrade.org.uk
Rainforest Alliance: http://www.rainforest-alliance.org

2006-06-14

Cesaria Evora @ 黑麥

在2000年獲得格林美獎的《cafe atlantico》

今日相約了朋友在金鍾的黑麥食午飯,比起其他地區的黑麥,金鍾店子的面積實在很細,只有三張餐桌,只可以容納十一二人。Set lunch 豐富而健康,有 home made 麥飽、新鮮的甘荀湯、西芹腰豆沙拉、素火腿珍珠荀炒西蘭花、粟米五穀飯,份量尚算適中。

黑麥的店子雖然細小,但地方卻倒令人relax,皆因今天店內播放著非洲「赤足歌后」Cesaria Evora 的唱片。Cesaria Evora 在演唱時的確十分 relax,記得在 2003 年的藝術節看她的演出,隨了赤著腳在文化中心音樂聽的舞台上載歌載舞外,她更會優閒地坐下來,慢慢地下拿出一根香煙,在眾目睽睽之下點起火,然後慢條斯理地、深深地吸了一口又一口的香煙,在享受完她那根「銷魂煙」後才再唱下去。

Cesaria Evora 於1941年生於西非維德角群島(Cape Verde)的明德洛(Mindelo),但她在1988年才灌錄她的首張唱片《La Diva aux pieds nus》,在同年的十月才舉行她的首個演唱會,開始引起國際的注意。在1990年再推出第二張唱片《Distino di Belita》,再引起大眾傳媒的注意。其後,她不斷到世界各地演出,數度獲得格林美提名,終於在2000年獲得格林美獎和法國音樂獎。

Cesaria Evora 的音樂流露著原始的草原味道,帶點感傷,又帶點抒情歌曲,其風格被稱為 morna。可能因為維德角群島曾被葡萄牙所統治,morna 的風格跟 fado 有點相似,也有人認為 fado 和 morna 是來自同一的源頭。

延伸閱讀:
Cesaria Evora - Folk singer
http://www.caboverde.com

2006-06-11

充滿驚喜的 Four Tet in Concert


05年 Four Tet 走訪了台灣、澳門、深圳,但香港卻過門不入。今年竟然突如「奇」來,實興奮莫名。實在是要多謝 Love da Records 請到他來。

平常聽 Four Tet 的時候也是在沙發上,把他當在很 laid-back、很有節拍的電子音樂,或者 chill-out 來聽。沒想到現場演出的 Four Tet,用了兩台 lapttop、兩部 effect 和 mixer 所造出的音樂是如此 groovy、又如此 up beat。

這是從 youtude 找到由 hkclubbing 所拍的片段
Kieran Hebden(aka. Four Tet )的演出,由他在香港的馬路上採摘的交通燈 sample 開始,再配上 funky 的 looping,就如他為其他樂手所泡製的remix 一樣多姿多采。雖然 Kieran Hebden 偶爾弄出一些很刺耳的電子聲,但每當些那重型的drum loop,又或者是很 DJ Shadow 味道的 drum loop 和拼貼,卻把一切的不安都抵銷了。因為身體已然不由自主地起舞。

當聽到 Kieran Hebden 玩出來自 Rounds 的 hands,竟然令我幻想自己在聽 Autechre 的 EP7,那種抽象的片段和ambient的意境,可不是任何人可以輕易掌握。再來的 Smile around the face,那多層次的拼貼技巧,再加上無窮無盡的 echo 和 effect。

當接近尾聲時,在 Kieran Hebden 玩弄了那零碎的聲音良久後,正式進入了 As Serious As Your Life,不段重複的 effect,加上酒精的刺激,令人進入了忘我的境界,這當然是安坐家中所不能感受的。Kieran Hebden演出令人十分滿意,而且他沒有架子,在完場後還為樂迷拍照和簽名。可惜,我沒有帶相機。

後記:
漏了說,來新加坡的暖埸嘉賓 DJ Cherry。

DJ Cherry 出奇地打了一些很不「正常」的電子音樂,她竟然打了 EMF 的 Unbelievable 和 KLF 的 3 a.m. Eternal。兩首也是90年代初的經典,都是我中學時期在 roller場「蒲」的時候,經常「點唱」的「飲歌」。當晚竟然在再重遇兩首「金曲」,實在令人充滿驚喜。當晚 DJ Cherry 還打了 bjork 的 all is full of love 和kraftwerk 的 the model 呢。

不過平心而論 DJ Cherry 的 DJ set 給人很「雜」的感覺,而且跟 four tet 有點格格不入。

來自 Rounds 的 My Angel Rocks Back & Forth 十分九有趣動畫

Smile Around the Face 就是要我們如此: move your body!

延伸閱讀:
hkclubbing.com: Four Tet in Concert @ Pi
Four Tet: Offcial Web Site
Four Tet: Domaino Record
未來不是掌握在我手中: Four Tet @ the wall 6/8 (台灣)
袁智聰的唱片箱: Four Tet與我輾轉反側
thedemos: Four Tet 的as serious as his live

2006-06-09

Exit Music vs Exit Music


聽過 Tribute to Radiohead 的雜錦 - Exit Music: Songs for Radio Heads,感覺不是味兒。可能是 Thom Yorke 的聲音太過先入為主,又或者是「原著」太好的關係,這張雜錦不論是人聲或音樂的編排上總是給人很「雜」的感覺。


以 Exit Music 為題,反而令我想起 2005 年來過香港藝術節的 Brad Mehldau。Brad Mehldau 是爵士鋼琴家,除了因為他玩爵士的手法跟 Kieth Jarret 十分相似之外,最把我吸引到的,就是他改編了兩首 Radiohead 的音樂。

Brad Mehldau 把 Exit Music (For a Film) 改為一首Jazz Trio 的即興作品,又把 Paranoid Android 改編成一首+。據說他在現場演繹鋼琴版的 Paranoid Android 時,在場的聽眾還意為他在彈巴哈的變奏。至於他的 Exit Music 版本,由慢慢鋼琴 solo 開始,再配合即興的 double bass 和 drum 進入主調,Brad Mehldau 簡直把 Exit Music (For a Film) 提昇到另一個層次。

*鳴謝:
PK_日記特地播了收錄在《live in tokyo》的 Paranoid Android 純鋼琴的 solo 版本,全長 19:29。

延伸閱讀:
Brad Mehldau: www.bradmehldau.com
PK_日記: 十年
馬其發: 碟評影評
黃志淙: 踩著鋼線而來 REGINA CARTER BRAD MEHLDAU


2006-06-08

一張來自阿根廷從來沒有電影的存在的原聲大碟



一位愛好音樂和電影的同事從在阿根廷公幹回來,除了帶著一身伊瓜蘇大瀑布的水花和廿七小時的機倉後遺症之外,更帶了一張從阿根廷的唱片店買的「原聲大碟」- El silencio de las cosas。

同事說,阿根廷那唱片店的「靚女」特地向他介紹了這有趣的「原聲大碟」。「靚女」說這張「原聲大碟」純粹是一個概念,電影是不存在的...大概是音樂人 Juan Stewart 的攪作...。El silencio de las cosas 的英文意譯是 the silence of the things,看來是一張很 ambient 的唱片。

整張唱片的氣氛十分統一,感覺怡人,的確像一張電影原聲。整張唱片貫穿了 Mogwai 式的post-rock,也有點 brian eno 在 music for aiports 那種簡約的電子氣氛,慢條斯理的步伐也令人想起竇唯的《鏡花緣記》和《八段錦》。聽下去,感覺像一幅美麗的圖畫,又好像一杯清純的礦泉水,沒有雜質,但有令人心曠神怡的養份。

這張 El silencio de las cosas 給人的聆聽經驗十分有趣,聽起來的可以是一張某某日本青春導演的原聲大碟;又可以是下一張儉德大廈的唱片;又或者是 World's end Girfriend 的 side project。反而沒有太多阿根廷的汗水和色彩。

延伸閱讀:
Velvet Rock Mine: JUAN STEWART: EL SILENCIO DE LAS COSAS
Global-Art.com: Juan Stewart - El Silencio de las Cosas
escribir d musik es = q bailar s-arquitectura: silence

2006-05-29

誰是崔健?


作為崔健的死硬樂迷,我認為一個喜歡音樂而又懂中文的華人是不能不聽崔健的!

KokDamon 說他作了一個非正式的統計:
『-52.4% 的香港人不懂誰是崔健;
-37.86% 的人以為"一無所有"是他唯一的唱片;
-另外,有不少人把他和韓劇演員或無線勁歌主持混作一談, 無話可說…』

看到他的非正式統計,十分心酸,其實我也暗自盤算過,結論可能更差呢!

其實,《一無所有》只是崔健/中國搖滾音樂的一個開端。打從在《紅旗下的蛋》開始,崔健的音樂其實已經走出了搖滾的範疇,如果硬要把崔健歸納為任何一種搖滾/音樂類型,似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現今崔健的音樂已經包含了不同的音樂的精髓,卻不是東拉西扯的原素。

我不敢說崔健是第一個把 drum n' bass 和搖滾放在一起的樂手,但是在98年的《無能的力量》,崔健的確把 drum n' bass 和 rock n' roll 結合得淋漓盡致。崔健的 drum n' bass 用的不是那一些 dj magazine 的現成 sample ,而是用上西式的鼓加上中式的「叮叮喳喳」用人手打造出來的 drumloop,聽開 photek 和 alec empire 的我卻因此「眼界大開」。

又。相信崔健不是第一個把 sampling 混進搖滾的中國樂手,但是在最新的《給你一點顏色》內,崔健的〈城市船夫〉卻 sample 了甘肅青海的傳統民歌,再加進猶如用傳統大鼓做成的 drumloop;在〈小城故事v21〉不但 sample 了鄧麗君的〈小城故事〉,更用配上 drum n' bass 的 looping。不能否認初聽這首〈小城故事v21〉的確聽得「目瞪口呆」。

如果不懂誰是崔健,確實令人惋惜。

延伸閱讀:
KokDamon: 很難很難, 很忘很得
Pinto Musica: 崔健最新專輯:"給你一點顏色" 正式上架!!

2006-05-25

從「巴士阿叔事件」看社會問題

「巴士阿叔事件」愈攪愈大,由最初的「理性討論」,發展成不同的惡搞版本。在笑過、惡搞過之後。其實發覺從「巴士阿叔事件」這問題,多少看到一些社會問題:

一、香港人喜歡把公共場所當作私人空間,而且不顧及他人的感受。

二、香港人在自己的權利被侵犯的時候,往往忍氣吞聲、抱著大事化小的心態對待。

三、香港人實在自私,沒有人挺身而出,只會做縮頭烏龜。阿叔自己被警員帶走時更大大聲話-「沒有人會出來開聲嫁,唔洗返歸咩!」

可見阿叔不但「恃老賣老」,他簡直對香港人的心態瞭如指掌。當然啦,大家也飲香港水大......


延伸閱讀:
港燦筆記: 阿叔於巴士上爆粗
MO’s view reborn: 巴士阿叔(一):文化問題
I Love You Boyz: 惡搞版
Youtube 上的不同惡搞版本

2006-05-24

崔健 live in Hong Kong


哎呀!

為什麼在星期三呢?為什麼是 Hard Rock 呢?

上回已經 miss了廣州的演唱會,北京那場更加不用說,今回不能再錯過了!

上一回看崔健,是幾年前藝術節的《給你一點顏色》,當時《給你一點顏色》的大碟還在製作中。當崔健叫台下的觀眾上台,我更跑了上去...

還記得,在回歸前在伊館那場,當崔健玩《寬容》那一曲,吹奏著他那小號的時候,那音樂的感染力和漲力,簡直令我畢生難忘。

的確「一晃十年,一晃又十年,太令人驚心」。

消息來自:
記憶回收筒 - 明天我要聽崔健啦

2006-05-23

春光乍洩康城十週年紀念限量典藏版

春光詐騙,六合一
1. 「春光乍洩」宇宙版雙 DVD︰勁 HD (但又不是 HD DVD)全新畫面格硬調色、全新大混音五一黃金聲道;全球首度曝光(之前未晒);今次見係你特登收錄國際版精彩預告

2. 「攝氏零下十幾廿度、春光現完再現 - 左輯右輯製作特輯」

3. 十週年別注版「春光乍洩」24-beat 原聲大碟首度加插片中 [黎耀輝、何寶榮] 深情對白。黎耀輝:「不如你......俾晒0的錢我。」

4. 原裝 made in 康城版海報「春光乍洩」re-union 雙海報及「攝氏零下十度、春光現完再現」明信片(一套八款,款款新鮮,其中包括從未曝光,但係大家都見過的珍藏劇照)

5. 「愛到底」Boxer (內褲) 乙條

6. 電影原裝老番可一不可再「布宜諾斯伊瓜蘇瀑布」走馬燈,真係會走的,可按此觀看片段

問過澤東,今次略你港幣八百八十大元
限量二零四六套
訂購請電:二三六一三一一一

春光乍洩康城十週年紀念限量典藏版:
http://www.jettone.net/happytogether/
Yesasia Global: 春光乍洩 - 康城十週年紀念版圖像
Yesasia US: 春光乍洩 - 康城十週年紀念版產品資料

2006-05-22

Groove Armada - At the River


星期天,整天下雨,唯有躲在家中聽歌。laid back 的心情,最適合聽 chill-out 音樂。其實個人來說不太喜歡 chill-out 這個 term。

人稱「King Of Chill-Out」的 Groove Armada 當年憑一曲 "At the River",乘 Ibiza 熱潮,橫掃歐洲。來自大碟 Vertigo 的 "At the River",據說曾多次被收進 cafe de Mar 一類的 chill-out 合輯。姑勿論 chill-out 與否,"At the River" 的旋律確實十分好聽,sample 了 Patti Page 的 "Old Cape Cod"、用上伸縮喇叭漫不經心地奏出 laid back 的旋律,怪不得 "At the River" 流露著濃厚的五六十年代氣息。

2006-05-18

Mac in Black


Apple 終於推出 ibook 的更新版本 macbook。

朋友曾預言:「Apple 的 packing已經開始轉用黑色,Apple推出黑色的 ibook 是遲早的事。」果然給他言中。

有人把黑色的 macbook 稱為「黑魂」,是 macbook 最貴的model,賣 $11700。同樣 config、同樣是 2.0G Intel core Duo,大家也是 SuperDrive、也是 13.3" widescreen display,但白色的 macbook 只賣 $10200, 跟「黑魂」相差 $1500,其分別只是顏色、相差 20GB 的 Harddisk 容量 (分別是 80GB 和 60GB), 「黑魂」似乎不太值。個人認為賣 $8600、1.83GHz、60GB Harddisk 的白色macbook 最經濟,當然ComboDrive 的確不合時。

黑色的「黑魂」macbook,實在十分吸引,但價錢略貴。我估計/希望在幾個月後 Apple 會推出 1.83GHz的「黑魂」,不用心急。

延伸閱讀:
Apple Store: Macbook
Engadget: Hands on with the Apple Macbook
MacGrass: 黑白雙煞 MacBook 登場
Apple Insider: Up close and personal with Apple's MacBook

2006-05-16

Forever Young by Youth Group


久不久會在星期六的早上看明珠台,看的是 ABC Asia Pacific 的「樂人型地」。其實美國的主流音樂不太合口味,但看看人家的 music video,卻是有心思、有制作,好看。而且,偶有佳作。最近就看到極好看,又極好聽的好歌!

來自澳洲的 Youth Group 重玩了八十年代組合 Alphaville 的 Forever Young,怪不得朋友說這個版本很 frente! 我卻認為十分似 U2 的 With or Without You,由 intro、bass 和 chord 也有九成似!Forever Young 的音樂錄像的片段是來自七十年代的 skateboard championships,這個清新可人、青春無限的版本,本來已經十分吸引。再加一班精力旺盛的 retro 青少年在「踩板」。Forever Young 的題目更令人覺得可貴。

青春無限當然不限於這 music video,原來 Forever Young 在 OC 的第三輯的第四和第十六集都曾出現。怪不得甚有印象!



forever young, i want to be forever young
do you really want to live forever, forever and ever>

2006-05-01

黑社會以和為貴

似乎杜琪峰亦逃不過第二集好不及第一集的宿命。

黑社會第二集 ─ 以和為貴,似乎未有好好利用第一集辛苦埋下的伏線。在第一集,眾人為搶龍頭棍而拚過你死我活,樂少的手下各人皆獨當一面,有勇、有謀、有義氣、有忠心。在第二集卻不復再,只有你殺我,我殺你的場面。

第二集的主線已經由搶龍頭棍轉而純粹為爭取做辦事人,眾人不再是「為阿公做事」。第一集所埋下的伏線,自然地在第二集用不著。在樂少留戀辦事人的身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辦事人不可以連任〉,其手下亦各有打算;Jimmy 仔為了做生意而做辦事人〈錢多人多,亦有鄧伯支持〉的前提下,二人之爭,其實是一面倒的。利用肢解、免治人肉再餵狗的血腥場面來表現Jimmy 仔一不做二不休的心理,似乎來得有點過火、太過露骨。

眾人的收場皆十分可憐。身為黑社會辦事人的樂少,眼見自己的兒子被踢入黑社會,自己竟不能幫上,在身心皆無能為力之際被手下出賣而打死,實在令人感到又無奈又可憐。


飛機為樂少打生打死,還以為樂少會在下次支持他做辦事人,其實只是他人的棋子,可憐。但在樂少死後,又不接受Jimmy 仔的「好意」,對於飛機來說又似乎是一種解脫。

林家棟本欲爭取做辦事人,但自知鬥不過樂少,只好又是為樂少打生打死,收場又是著草走佬,可憐。

林雪的戲份實在太少,只有三個 shot,可憐。

諷刺地的是 Jimmy 仔成為辦事人,最不想做黑社會,只想做生意的他,到頭來卻只是成了大陸公安的扯線公仔。 Jimmy 仔從來就是被欽點的辦事人,先是鄧伯,後來是大陸公安,似乎他為子女而做回正行的想法是不可能的。可見他知道太太有了身孕,亦笑不出來,可憐。

黑社會的配樂

原來是由羅大佑主理,在電影開首時交待黑社會歷史那沉重的鼓聲卻令人想起譚盾的臥虎藏龍、藝能山城組的阿基拉和鬼太鼓座的太鼓。

延伸閱讀:
Yahoo! 評論: 黑社會以和為貴(Election 2)
史丹利五: 黑社會 Election
Darth Mike Movie Record: 黑社會 2

linkwith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