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03

林海峰 cross-over Daft Punk


都說 Daft Punk 的影響力無遠弗屆,莫說 Hip Hop 紅人 Kanye West(又名「蟹江西」)的〈Stronger〉sample 了 Daft Punk 的〈Harder, Better, Faster, Stronger〉,就連香港最緊貼國際音樂潮流的林海峰也在「叱吒 neway shall we 音樂會」來個〈Harder, Better, Faster, Stronger〉cross-over〈流行曲〉、〈男子組〉、〈的士夠格〉。最緊要的是,林海峰連 Daft Punk 那經典的 robot 頭盔也來了一個舞池鑽石 mirror ball 惡攪 cross-over!

2008-01-02

Clockenflap 多媒體藝術及音樂節

Clockenflap 2008是個集合本地與及國際頂尖的藝人、為期一天的多媒體藝術及音樂節。在數碼港的室內圓形劇場及室外的草地上,你可以欣賞來自英國的Young Knives(英國水星音樂獎角逐者) 、同樣來自英國的Kid Carpet、Waxed Apple 、Bizali與及本地組合DP、Clementine is my Sunshine、My Little Airport等等。場內將設有美食攤位、飲品區及兒童天地。

日期及時間: 2008年1月12日(星期六)下午2時正至零晨2時正
票價: 成人 $380 全日制學生 $350
地點: 香港數碼港2座數碼廣場
備註: 企位,不設劃位,適合任何年齡人仕觀看
節目當天不設臨時票房,請預先到各快達票票房領取門票。
如有門票遺失,將不獲任何補發。
欲知更多詳情,請瀏覽 www.clockenflap.com

現場音樂演出
- The Young Knives (2007年英國水星音樂獎角逐者)
- Bizali (英國)
- Kid Carpet (英國)
- Waxed Apple (英國)
- DP (香港)
- Clementine is my Sunshine (香港)
- Ray Dollars (香港)
- My Little Airport (香港)
- Snoblind (香港)
- Hannah Baynham (香港)
- MC Grey Goose (香港)
- Uptown rockers vs Robot (香港)

短片

- Amy Neil (英國,獲獎編劇/導演,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BAFTA)獎角逐者,蘇格蘭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獎得主)
- Warp Films (英國)
- Future Shorts (英國)
- I Shot Hong Kong (香港)
- James Hacking (香港)
- Jay Forster (香港)
- Josh Evans (香港)
- Lindsay Robertson (香港)
- Emma-Jade Li & Cassandra Chan (香港)
- Victor Pena & Digger T. Mesch (香港)

裝置

- Twocollect (德國)
- Clive Sefton (英國)
- Stanley Wong (又一山人)
- ST/ART Collective (香港)
- Outsign Lab (香港)
- Robert Luxton (香港)
- Graphic Airlines (香港)
- Big Mad (香港)
- Tereza Tan (香港)
- Claire Fawcett (香港)

演出時間: 約12小時 (不設中場休息)

2007-12-24

不一樣的聖誕 by 達明一派

每年的聖誕,我也很討厭。討厭那些「很快樂的聖誕歌」,所以在過去兩年的聖誕,在這裡寫了「不一樣的聖誕」系列,總覺得聖誕歌是可以不一樣的。關於不一樣的聖誕音樂,肚子裡的墨水差不多用完,所以今年只帶來一首「家喻戶曉」的「聖誕歌」- 達明一派的〈今天應該很高興〉。

在上年那篇〈不一樣的聖誕 by Wham!〉,寫到我那位「玩音響」的舅父,除了他那有僅的有三張英文 CD,帶領我聽外國音樂之外,另外最重要的唱片大概就是那幾張達明一派的黑膠唱片。舅父時常聽達明,我想是因為他們在 80 年代未的確很紅,聽達明,應該被列入是潮流分子。其實當時不懂得欣賞達明的音樂,只知道他們的〈馬路天使〉和〈溜冰滾族〉的 remix 是「焚」機首選。〈馬路天使〉和〈溜冰滾族〉的 remix 是來自《我們就是這樣長大的達明一派》這張新曲、remix 加精選的拉雜大碟的 side B,而〈今天應該很高興〉就是來自這張唱片的 side A。

對於〈今天應該很高興〉的印象,當時只覺很好聽,報紙就說寫這首歌的歌詞很有共嗚,大概在電視、電台達明因為也〈今天應該很高興〉所以拿很多獎。因為當時只中一二的程度,所以從沒有深究達明一派的音樂,直到好幾年後沒有跟舅父同住,自己開始買二手唱片,在信和中心的一角發現一張被人遺棄的《我們就是這樣長大的達明一派》CD,才重新「愛上」達明一派的音樂。

重新聽達明一派的音樂,十分「震撼」,才知道他們除了在音樂上的型式在 80 年代是「達成一派」之外,他們的歌詞同樣表現了一般歌手所不好觸及的題材。時為 87/88 年,因為十年後的香港將會由英國人手上回歸到中國,當時香港大街小巷的話題,盡是移民/不移民、移到民/移不到民。在潘源良筆下的〈今天應該很高興〉道出了當時那些不移民、移不到民或未移民一族對於他們已經移了民、移到民的親戚朋友在地球的另一方邊的感觸。「(在)某一個熱鬧聖誕夜、重見目前」,在自己一篇〈16 Years of Being Boring〉曾經寫道,「明哥在達明時代,潘源良筆下的〈今天應該很高興〉,更有像〈Being Boring〉般的意境」我十分欣賞潘源良筆下的意境,可以在短短幾句的歌詞,輕描淡寫地繪畫出一個時代的人和事,在 2007 年的今天,我想很難找到另一位作詞人可以跟潘源良相提並論。

難道我們在聖誕節除了唱 merry Xmax 和玩倒數之外,真是沒有其他事可以幹?

〈今天應該很高興〉達明一派

鬧市這天 燈影串串 報章說
今天的姿采媲美當天 用了數天 反覆百遍
我將心聲附加祝福 信箋寫滿 偉業獨自在美洲
很多新打算 瑪莉現活在澳洲 天天溫暖
望望照片 追憶寸寸 某一個熱鬧聖誕夜 重見目前
永達共大傑唱詩 歌聲多醉甜
秀麗伴在樂敏肩 溫馨的臉...
多麼多麼的高興
多麼多麼的溫暖 快樂人共並肩
今天應該很高興 今天應該很溫暖
祇要願幻想彼此仍在面前
我獨自望舊照片 追憶記往年
我默默地又再寫彷相見...

延伸閱讀:
不一樣的聖誕 by Belle and Sebastian
不一樣的聖誕 by Projekt - Excelsis ~ a dark noel
不一樣的聖誕 by Cocteau Twins
不一樣的聖誕 by Wham!
不一樣的聖誕 by Ryuichi Sakamoto
不一樣的聖誕 by John Lennon

2007-12-16

Jay-Z 也來「唱衰」美元,「唱好」歐元

我其實不多聽 Hip Hop,除了 The Public Enemy、Beastie Boys 和早期的 Cypress Hill之外,其他的我也不大喜歡,所以有關 Hip Hop 的新聞也沒有留意,但是一則來自《金融時報》有關美元貶值的文章〈Adjustment or affliction? Why the dollar's drop is failing to rebalance the world〉,提到現任美國 Hip Hop 巨星 Jay-Z 的 music video,卻令我相當感興趣。

Hip Hop 音樂的 music video 來來去去也如是:一個滿身 "Bling-bling" 的 rapper(通常是黑幫),坐在一架有如巴士般長度的 Mercedes-Benz 裡(亦可以是 Rolls royce),左擁右抱著十個八個擁有魔鬼身材的美女(通常是「溝」得很「白」的黑人), rapper 通常會伸出左手的中指和把右手以水平以下三十度角「插」向左手的方向(當然 rapper 正在 rap),在鏡頭的左右總是有幾十疊美元,有如「暴發戶」的「歌手」就在數銀紙。

Jay-Z 在他最新的 music video《Blue Magic》,雖然並未盡出以上的「情節」,但也有「數銀紙」這一幕。但Jay-Z 所數的銀紙很特別,不是一疊疊的一百美元、是一疊疊的五百歐元!再說一遍,是歐元!不是美元!根據匯率,1 歐元,就大概換到 1.48~1.45 美金,美元持續下滑,讓油價、金價飆升,不用看報紙也知道美金不再是強勢貨幣,如今連 Jay-Z 也在他的 music video 道出來,就連巴西模特兒 Gisele Bündchen 也說不收美元。大家不要以為事不關己,香港雖背靠中國,但貨幣政策是跟美元掛勾,所以美元貶值,香港也隨之貶值。以前我們北上大可放心用港元,近年來在國內的商人已經被拒收港元,就是二三十元那個的士司機也堅決不收港元!

忽發奇想,人民幣近年不斷升值,看來在可見張來有能力超「超美趕歐」未知那時候Jay-Z 會否在一架超長的「吉利」汽車內玩人民幣呢?

註:Jay-Z(原名:Shawn Carter)原來是 Hip Hop 界中最有錢的「商人」。他除了身為 Def Jam Recordings 和 Roc-A-Fella Records 的 CEO 之外,他更擁有美國 NBA 新澤西州球隊 Nets(網隊)、紐約 40/40 Club sports bar、Hip Hop / Urban 服裝公司 Rocawear(今年年初作價兩億美元出售給 Iconix Brand Group)。據 Forbes 估計,他的身家有 3.4 億美元,為「hip-hop Cash Kings」

延伸閱讀:
Forbes - Jay-Z Goes Bearish On The Dollar
BBC NEWS - Rapper Jay-Z dissing the dollar

2007-12-12

來自蘇格蘭的 Mylo

公司的外籍上司聽到我的手機鈴聲,不出三秒就認出是 Moby 的 Porcelain,我倆立即「相認」,並且開始細數大家喜愛的樂隊。可能因為他是外國人,而且有廣泛的音樂門路,他所提及的音有很多我也聞所未聞,他給我介紹了獲提名 2007 年 Grammy Awards 的最佳雷鬼專輯《Youth》的美國猶太人 Matisyahu 、Karl Jenkins 的中古 new age 音樂《Adiemus - Songs of Sanctuary》和來自蘇格蘭的 Electro House 音樂人 Mylo。

幾日後,這位上司竟然送我一張 Mylo 的《Destroy Rock & Roll》唱片,實在令人興奮莫名,他更笑道 Mylo 是他的同鄉 - 也是來自蘇格蘭的。之前未有聽過 Mylo 的名字,但對於〈Drop the pressure〉和〈Destroy Rock & Roll〉卻很有印象。現在才聽這張 2004 年的《Destroy Rock & Roll》,雖然好像有點過時,但事實上 Mylo 對於 sample 的取材有如 air 和 zero 7 般的流麗, 對於跳舞音樂的編排和起承轉合卻有如 Daft Punk 和 Fatboy Slim 般的熟練和「動人」,據說英國的《The Face》曾更把 Mylo 形容為蘇格蘭的 Royksopp。

我這等「都是聽 Daft Punk 大」的一群,對於《Destroy Rock & Roll》的點提作品〈Destroy Rock 'n' Roll〉,在概念上不能否認〈Destroy Rock 'n' Roll〉確是一首十分 Daft Punk 作品。如果我懂 mixing 的話,我定會把 Mylo 的〈Destroy Rock 'n' Roll〉和 Daft Punk 的〈Teachers〉混在一起,我相信當任何人聽到〈Destroy Rock 'n' Roll〉裡的那幾句歌詞「Michael Jackson, Prince, Bruce Springsteen,Tina Turner, David Bowie, Van Halen, Madonna...」定必想起 Daft Punk 的〈Teacher〉那幾句「Paul Jonson, DJ Funk, DJ Skull ?, DJ Rush, Waxmaster, Hyperactive, Kevin Carol, Bryan Wilson.. 」

至於〈Drop the pressure〉裡那種把 vocoder 人聲玩得出神入化的手法,在我眼內也跟 Daft Punk 在成名作《Homework》裡那種對於 vocoder 的手法同出一轍。其實,除了好像〈Drop the pressure〉和〈Destroy Rock & Roll〉較 groove 的作品,Mylo 也利用來自 70 年代的音樂做了不少很舒服、很 laid back 的作品如〈Valley of the Dolls〉和〈Sunworshipper〉。我尤其喜歡〈Emotion 98.6〉,因為〈Emotion 98.6〉令我想起 warp record 那玩舒情電子音樂的 Plone,實在很懷抱他們為冰冷的電子音樂,用很「innocent」方法帶來溫暖的感覺。

2007-12-09

Coldcut live in Hong Kong


由 HP 主辦的活動〈ART IN MOTION〉,請到 Coldcut 來港,身為 Coldcut 的擁躉立即飛身前往。期待 Coldcut 來港終於一嘗所願,當年 Coldcut 的〈Let Us Play!〉和 DJ Food 系列也曾是長期放在 discman 的唱片。當然 Matt Black 和 Jonathan More 的唱片品牌旗 Ninja Tune下的Hexstatic、9 Lazy 9、Amon Tobin、Funki Porcini、The Herbaliser、The Irresistible Force、Roots Manuva 也是心頭好。


Coldcut 出場前,先有 DJ Nu- Mark「露兩手」。他的 DJ set 稱為「Decks vs Toys vs Gadgets」確如其名 DJ Nu- Mark 除了玩 turntable 玩得出神入化之外,更用上很多古靈精怪的東西來作 sample 之用,有好像 Lego 的兒童玩具、有一個貌似 turntable 的 sampler 、有一個尺寸只有 CD 大的超迷你 turntable、一個只可用手指來打的迷你 drum set,更用上 Curious George 裡頭的馬騮仔玩具來打拍子。DJ Nu- Mark 的 DJ set 十分精彩,看 DJ Nu- Mark 實在是極盡視聽之娛,可以說是比起任何一年的 DMC 比賽也好看,當然 DJ Nu- Mark 的 DJ set 所用的「工具」是超出了 turntable 的定義。

Coldcut 出場玩了好幾首自家作品如〈walk a mile in my shoes〉、早期的作品〈Timber〉和 feature Roots Manuva 的新作〈true skool〉。〈true skool〉的影像很有趣,是不斷地 rap 的 Roots Manuva 大頭再加上印度歌舞電影裡常見的「大合跳」,很是諷刺。在玩過自己凡作品後,Coldcut 先後 remix 了 Run-D.M.C.、Cypress hill 的音樂和錄像。在已經 high 得不得了的時候 Coldcut 突然播出 Eurythmics 的 sweet dreams,當下被他們嚇壞,在未及思索 Coldcut 的 dj set 為何會加上 80 年代音樂之際,音樂和 music video 更在不知不覺之間接上 New Order 的 Blue Monday!


在大玩 80 年代音樂之後,Coldcut 已令全場進入瘋狂狀態,在差不多encore 前玩了好幾首 jungle、drum n' bass 和 bigbeat 作品。錄像不段剪裁了Tony Blair、George Bush 和美國歷任總統對反恐的「指控」的片段。

Coldcut 的 encore 絕對是全晚的高潮所在。Coldcut 以 DJ Shadow 的〈Organ Donor〉作開端,背後的 video 則是用上自家發明的 VJamm software 用把片段 loop 來 loop 去。緊貼的〈Organ Donor〉「竟然」是 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的〈killing in the name〉,場面立即由一個 Electronica 的表演變成 rock concert,全場大唱「And now you do what they told ya」,並且瘋狂地 jump up。最後 Coldcut 又再 180 度出乎意料地播出 House of pain 的〈jump around〉此時全也跟著 rapper 的「呼籲」Jump up, jump up and get down!台前的人群更瘋狂地你推我撞,情況頗為混亂,但氣氛卻極度高漲!

2007-12-02

Miss World

中國佳麗張梓琳大熱勝出第57屆世界小姐,令我想起一首 grunge 年代火紅的樂隊 Hole 的〈Miss World〉和那受盡是非議的女主音 Courtney Love。Courtney Love 是誰?就是 Kurt Cobain 的太太,而 Kurt Cobain 就是 grunge 年代最重要的樂隊 - Nirvana 的主音和靈魂人物。

在聽 grunge 的年代,除了 Nirvana 之外最喜歡的就是 Hole、L7 和 Smashing Pumpkins。十分喜歡 Courtney Love 那種爛泥一般的聲音,有時覺得爛的女聲如 Hole 的 Courtney Love 和 L7 的 Donita Sparks,有時覺得女聲比男聲更有破壞力。

〈Miss World〉一曲是來自 1994 的《Live Through This》大碟,據說 Kurt Cobain 也參與了《Live Through This》不少的和音,在大碟內凡的另一首〈Softer, Softest〉可以聽到 Kurt 的聲音。至於〈Miss World〉的歌詞和當年的 grunge 音樂一脈相承,都很負面。〈Miss World〉甚至是有自毀傾向「I'm miss world, somebody kill me,Kill me pills, No one cares, my friends ...Now Ive made my bed, Ill lie in it, Ive made my bed, Ill die in it, Ive made my bed, Ill cry in it, Ive made my bed, Ill lie in it」通通也是負面的,相信在今時今日保守和政治要正確的社會,沒有人會接受這樣的歌詞,我也不希望有這樣可憐的世界小姐。只是耳朵發洩一下就好了。

2007-11-30

Did you know? shift happens...

如果你有看過 Thomas Friedman 的〝The world is flat〞《世界是平的》,你大概會知道在美國人眼中,在「世界正被抹平」後,新興國家如中國和印度對於美國人的威脅是多大。正如在《世界是平的》的書有以下一句話:「小時候我常聽爸媽說:『兒子啊,乖乖把飯吃完,因為中國跟印度的小孩沒飯吃。』現在我(Thomas Friedman)則說:『女兒啊,乖乖把書唸完,因為中國跟印度的小孩正等著搶你的飯碗。』」,其實歸根究底一切令全球化加速的動力也是來自互聯網,如 Netscape 的誕生、工作流軟件、開放資源碼、外包、岸外生產、沃爾瑪便的供應鏈、資訊搜尋,有那樣不是跟互聯網有關?無疑我在看過《世界是平的》也有點愕然 - 完來世界「已經」是平的,資訊科技和互聯網的發展已經把歷史書上世界的定義改變得體無完膚。



當在全世界人也「發現」世界已經是平的當兒,身為美國科羅拉多州 Arapahoe High School 的 Director of Technology 的 Karl Fisch 在 2006 年的 8 月為他的學校寫了一個「簡單」的 power point -《 Did You Know?》本來是只是為了引導老師們如何好好利用校園那兩百多台新電腦和解說一下目前教育界的技術發展和趨勢。在 power point 內 Karl Fisch 從書籍(包括 Thomas Friedman 的《世界是平的》)、互聯網和政府資料中引用了大量的數據和事實,誰知及後引起很大的回響。在公司的 meeting 看到《 Did You Know?》令我楞了一整天。作者提出了 shift happens,因為在全球化、資訊科技的發達和互聯網的發展不斷改變了人的交往、經濟活動和知識的傳播,「we are living in exponential times」,因為資訊科技和互聯網,現在我所接觸的一切正以幾何級數轉變,youtube、facebook、myspace、blackberry、google...所有我們身邊的事物不斷在演變...Karl Fisch 本來是說美國人為極速轉變而作準備,一百年前領導世界的是英國,正如中央電視所拍攝的「大國掘起」所說,領導世界的國家不斷轉變,美國也不會永遠領導世界。但 Karl Fisch 所提出的正正是全世人也面對的事實,在一切也 shift happens 的時代,所有人也要不斷求變而去適應現實,現在大學所教授的科目,有很多是近十年才成立的,Karl Fisch 引用了愛因斯坦的一句話「We can't solve problems by using the same kind of thinking we used when we created them」,Karl Fisch 提出一個令人思索的問題,我們如何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令他們能夠在廿一世紀成功呢或不落後於人呢,我們的教育制度如何教授那些尚未存在的技能給那我們的下一代呢?

現在我們看到的版本是由 XPLANE 公司,在 2007 年重新整理,Karl Fisch 所提出的問題加上貼切的 motion graph 和柔和的 ambient 背景音樂,令整個 presentation 甚具啟發性,引導人走另一個境界去思索 shift happens 的時代,世界是平的嗎?不,世界是一條幾何級數的曲線,Did you know?

2007-10-15

Cristina Branco

對葡萄牙的 Fado 情有獨鍾始於 Wim Wenders 的 Lisbon Story《里斯本的故事》,所以情迷 Madredeus。在上年的這個時候還在抱怨 Madredeus 只到澳門沒有來港。幸好今年的《地中海藝術節2007》找來「葡萄牙目前最炙手可熱的 fado 改革派新星 - Cristina Branco」。

其實對葡萄牙的音樂除了 Madredeus 之外則全無認識,要不是《伊莎貝拉》也不知道 Mísia 在葡萄牙紅得火熱,而且早在 2001 年的香港藝術節已經來港。又,要不是今年的《地中海藝術節2007》找來 Cristina Branco,也不知 Fado 世界之大,而且百聽不厭。在 youtube 試聽了好幾首曲目便走去買票了。

地中海藝術節2007 - Cristina Branco
20.10.2007 (星期六) 8pm 〈爆滿〉
21.10.2007 (星期日) 8pm 〈加場〉
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380 $300 $200 $120

2007-10-12

Radiohead 的新唱片是音樂人的彩虹?


早己知道 Thom Yorke 是言行大瞻的人,早在幾年前還未有人提 climate change 的時候,他已經在《 dazed and confused 》大談特談。對唱片工業的不滿,Thom Yorke 又怎會不聞不問,隨著 Radiohead 跟 EMI 的合約完結,Thom Yorke 高呼著「I'm alive」並帶領著 Radiohead 的成員由黑暗唱片工業走向真正屬於音樂人的彩虹。

Radiohead 的新大碟《In Rainbows》暫不會由任何一間唱片公司發行,所以也不會在各大唱片店發售。如要「購買」《In Rainbows》就要到 www.inrainbows.com。如 Radiohead 在 inrainbows.com 所說:「

Radiohead have made a record.
So Far. It is only available from this website.
You can pre-order it in these formats:
Discbox and download.」

《In Rainbows》只可在他們的網上下載。Radiohead 提供了兩個唱片版本:純粹下載和特別版本郵購,有趣的是下載版本的價錢是由買方提出「Its Up to You」,價錢「由你出價」再加上少許的信用卡費用就是大碟價錢了。特別版本郵購包含了《In Rainbows》的 CD 版、一張含有相片的加強版 CD、兩張十二吋的 HEAVYWEIGHT 黑膠和硬皮精裝歌詞書,另外再附加歌曲下載。

說 Radiohead 是由黑暗唱片工業走向真正屬於音樂人的彩虹,因為在所有人習以為常的唱片工業裡,音樂人往往只能分享到百分之十五的利錢,其他的利潤都給作為中間人的唱片公司、發行商、零售商所分掉。如果像 Radiohead 那樣包辦了所中間人的角色,不但可賺取所有的利錢,也不用看唱片公司的眼色,又沒有經理人對於市場接受程度的煩惱,更加不用因為合約所限而要「三年抱兩」,而影響音樂創作。如果《In Rainbows》的行銷成功的話,這種「直銷」模式可謂向固有唱片工業敲響了警號。當然,要是沒有 Radiohead 那樣的名氣,又怎能有這麼大的勇氣呢。

延伸閱讀: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Radiohead Shaking up the recording industry, with success
Raidohead 的唱片網址: In Rainbows

2007-09-07

Luciano Pavarotti (1935 - 2007)

我想,我跟很多二字尾三字頭的「後生仔」一樣,當年也是因為三大男高音唱得街知巷聞,再加上明珠台又直播又重播而認識 Luciano Pavarotti。我不曾擁有 Pavarotti 的唱片,只是圖書館借過《3 Tenor》來聽,當中最有印象的也是那首 Puccini 的〈Nessun dorma〉和另一首 Eduardo di Capua 的〈O sole mio〉。所有當看到 Paul Potts 在 Britain's Got Talent 用〈Nessun dorma〉參賽和《Bend It Like Beckham》那一幕超慢鏡足球用〈Nessun dorma〉作背景音樂的時候,我也不其然念念有「詞」。


Pavarotti 的唱片我只有十四分之一張,就是由 U2 加上 Brian Eno 的那張「沒有電影的存在的原聲大碟」 - 《Passengers: Original Soundtracks 1》。在這張唱片裡,我通常會不斷重複 Bono 和 Pavarotti 合唱的〈Miss Sarajevo〉,這首感人的「薩拉熱窩小姐」曾一度成為我的至愛,不知是因為 Bono 的感性、 Brian Eno 那淡淡然的 ambient 音樂、Pavarotti 那溫柔又雄渾的歌聲、還是因為南斯拉夫的薩拉熱窩那令人悲痛的背景,我對〈Miss Sarajevo〉裡的 Pavarotti 總是念念不忘。

2007-08-29

High&Dry exhibition 31/08/2007

High & Dry 是一個多媒體展覽的名稱,由本地著名的藝術工作者、設計師、攝影師、電影工作者及音樂人組成以展示具香港本土特色的街市面貌。此展覽將於8月31日假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開幕,並開放予公眾參觀,費用全免,展出日期為2007年9月1日至9月30日。

街市
香港現時仍有十個濕街市, 主要供應新鮮食品及提供廉價的日常用品服務。正好對衡超級市場過份包裝的局面。總而言之, 傳統街市是由獨立的店主及小販管理, 有些甚至自六十年代營運至今。有些街市 (包括中環濕街市在內) 已營運超過100年 - 確實是朱羅紀年代至今的香港古蹟片段。

傳統街市使整個地區瀰漫著動感、活力及社區凝聚力。再者, 街市通常都是位處公眾範圍而非安置在一座樓宇內, 旨在使更多人們參予其中。街市除了成為本地及國際電影製作、攝影、音樂錄像及電視廣告提供高質素的佈景外, 也是遊客的必遊觀光點。《盜墓者羅拉第二集》及《火拚時速第二集》等電影均取材自本地街市, 使街市成為不可或缺的香港文化特色。

High & Dry 展覽會開放時間
由2007年9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
星期一至星期日
上什10時至下午6時

地點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香港西營盤西邊街36A後座

High & Dry 展覽會開幕 Party
星期五, 2007年8月31日
下午7 時至下午12 時

開幕 Party 的 DJ 陣容如下:
Simon Pang, Ray Dollars, Taku Hirayama, Totti, Romantic Eddie, MC Grey Goose

VJ 則有 Archetype 擔任

如欲查詢更多其他有關此項活動的詳情請到:
www.highanddry.com.hk

2007-08-23

the view @ H&M

正如在 Zara 買不到稱身和稱心的衣服,在 H&M 翻來覆去也只是找到唯一一條純黑色的褲子,那些 t-shirt、便服總是不合心水。雖然 H&M 的衣服不合眼緣,但 H&M 的 background music 則合心水。

H&M 的 background music 通常也是一些不知明的西歐音樂,但偶爾也有一些「熟口熟面」的英倫音樂,印象中也曾在 H&M 聽到 Jarvis Cocker 的新歌。正當在 H&M 內「遊魂」之際,頭上的揚聲器竟然傳來 the view 的《Wasted Little DJs》,興奮莫名!

因為聽到 the view 而興奮,皆因這四名小伙子的風頭確是一時無兩,而且年輕有為(平均年齡才19至20歲)。他們的第一張 single《Wasted Little DJs》才在 2006 年 8 月推出,已經勇奪 Shockwaves NME Awards 2007 的 Best Track of the year 和 NME Track of 2006 的第九位;大碟《Hats Off The Buskers》在三日內買了 58,000 張,随即在該星期當上 UK album charts 第一位。

相信 the view 的成功當然多少來自 NME 的力薦和監製 Owen Morris 的名氣(Owen Morris 曾為 Oasis 監製《Definitely Maybe》、《(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Be Here Now》和 The Verve 的《A Northern Soul》),但 the view 的音樂的確是有朝氣、夠青春、又攪笑。好像《Wasted Little DJs》那幾句完全不知道是甚麼語言的歌詞「Astedwae ittlae ejaysdae」,原來是用所謂的 pig latin 「兒童黑話」所組合而成。Pig latin 是一種英語語言遊戲,把那些字的子音、母音開頭發音改變。就好像我們在中學時期,有系統地「亂」把一些字詞的發音改了,然後那來講笑。經過發音的改變,原來「Astedwae ittlae ejaysdae」,就是歌名「Wasted Little DJs」,你說好笑不好笑。初生之犢不虎,《Hats Off The Buskers》在不用瞻前顧後和沒有畏首畏尾的情況下,令人聽得份外輕鬆、份外舒服。

Astedwae ittlae ejaysdae
They're the cleverest blonde we ken.
Astedwae ittlae ejaysdae
I wish everybody danced like them.

2007-08-18

Travis 那條自私的牛仔褲



無意中在 channel [V] 看到 Travis 第五張大碟《The Boy with No Name》的新 single〈Selfish Jean〉,立即愛上。不論你有沒有聽過 Iggy Pop 的〈Lust For Life〉,當聽到那輕快的節拍,相信必定即興奮起來,對音樂有過敏反應的人「如我」更會手舞足蹈。〈Selfish Jean〉似〈Lust For Life〉?原來 Fran Healy 在寫〈Selfish Jean〉的 demo 時,根本就是用上〈Lust For Life〉的 drum intro 來...〈Selfish Jean〉的 mv 更是一絕!猶如自拍video一樣,一個定鏡直落,由 Demetri Martin 穿上十幾件印有歌詞和圖案的 t-shirts,隨著〈Selfish Jean〉的歌詞和意思,一邊跳一邊除,除到一半更有人在送上曲奇和水,又有警車聲音,夠好笑。據說已經有人仿照 mv 內的 t-shirts 來買錢了,我實在很喜歡「Aaaaaaaaaaaahhh... Selfish Jean」那件 ...



其實來自《The Boy with No Name》的第一主打〈Closer〉,也十分好聽,不斷重複的那幾句「closer, closer, Lean on me now, Lean on me now」聽得人心窩。那 music video 也是好看,尤其在後段超市經理由 office 走出來看看外面為甚有音樂聲的一段。經理一推開門,音樂便 fade out 然後變成 music box 和 ti ti ta ta 的聲音,更是整過 music video 的高潮所在。這個在 supermarket 所拍的 music video ,不禁令我強烈地想起 Sean Ellis 電影的《Cashback》。

2007-08-06

婚宴上的小禮物

去過「飲」的人也曾經收過型型式式的「小禮物」。但我和太太也十分抗拒那些所謂的「小禮物」,總覺得那些甚麼果醬呀、筷子呀、相框呀、巧克力、小擺設‧‧‧都只是那些金都商場和「印貼」商人所虛擬出來的「必需品」。正因為我和太太也不希望成為商人的點心和跌落消費主義的圈套,所以在籌備婚禮時從來沒有想過「買」甚麼「小禮物」。

沒有「買」現成的「小禮物」,換來的是我和太太的另一份心意 - 一張我們親自提撰寫的心意咭。當然,心意咭的封面是我倆的結婚相。找了做設計的好友為我們攪印刷和排版;我和太太各人寫了一段文字;找了兩張尚算是最好看的結婚相;朋友把兩張不同色系的相片套上一金一銀的封套,於是我們的「小禮物」就是兩段文字,再佩上兩張不同的結婚相、兩個不同的封套和兩款不同的排版。


領悟愛

「戴上鑽石介指,細說我們願意…」

很不容易走到人生的另一階段,曾聽說『愛情的最高境界是能經得起平淡的歲月!』今天是我和 Sunny 的大喜日子,今天我倆在所有家人、親友和好朋友前許下堅定的承諾,信守為對方作出一生的承諾 : 互相不放棄、不背叛、包容、理解、相愛……就這樣攜手一生。

回顧過去這幾個月的婚禮籌備,在這裡我要感謝很多人,首先是我的爸爸、媽媽、家翁、家姑,多謝您們無微的照顧和無私的付出,同時亦感謝您們養育之恩。 其次是我倆的親朋好友,有著您們的祝福和支持,帶給我倆無限的歡欣和喜悅。 最後亦多謝各方好友,衷心感激您們為我倆的婚禮分擔了很多工作,使我倆的婚禮能夠順利舉行。


交流、信賴和珍惜

有人說「結婚是愛情長跑的終結」,我不認同;我倒認為,結婚才是愛情長跑的開始。我相信愛情是經歷長年累月的洗練,由兩人互相交流和信賴所打磨而成。我相信愛情是需要兩人在相處上和而不同又互相影響對方,可以給予無條件的信賴又沒有猜疑才能成事。雖然交流和信賴不能量化,只能心神領會,但我感到十分恩惠,因為我找到一個可以和我甘苦與共,互相信賴並可互相交流的伴侶 ─ Angel,所以這段愛情我必會好好珍惜。

另外使我感到恩惠的是在整個婚禮籌備過程之中,我深切領會到爸爸、媽媽、外父、外母、身邊朋友和同事的愛和關懷。原來身邊的人為我們的婚禮慷慨地付出、為我們的婚姻雀躍、為我們的未來祝福。我會好好的珍惜,在此向您們衷心道謝。

linkwith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